63书院 > 都市小说 > 反贪局专案 > 第 9 部分

第 9 部分

的李玉书碰到,他慌忙叫司机把赵某送进了医院。

    二〇〇一年六月十日,尚在康复之中的赵某就听到了李玉书因涉嫌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而被四川省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消息。

    到案时才十八岁。面对专案干警,她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干警们的提问也总是避而不答。经过其母的劝说,赵某才终于向干警们坦白了她与李玉书的不正当关系。

    案情大白后,乐山军分区宋司令员扼腕长叹:“这家伙太会伪装了,当初我还真把他当成了焦裕录、孔繁森那样的优秀干部哩!”

    江意华对笔者说,李玉书能够屡获上级嘉奖,青云直上,这实在是因为此人太会伪装了,在案发之前,和他共事的人也大都对他印像不错,所以,李玉书落网后,很多人还以为是一桩检察机关搞错了哩。

    关于李玉书的伪装,老江讲了许多,但限于篇幅,笔者仅举上一例,便足以说明。

    二〇〇〇年七月的一天,李玉书应邀去乐山军分区军械库施工现场指导工作。在烈日下,他比比划划,从城市规划说到资金运作,与司令员宋某在工地上满头大汗地忙到中午一点钟,还顾不得吃饭。宋司令员打心眼里佩服李副市长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结束后便热情邀请他到乐山有名的西霸豆腐酒店进餐。还请了分区其他领导作陪。

    这餐饭,六个人一共吃了两百多元钱,应当说绝不奢侈。谁知李副市长得知价钱后,当场以一种严肃的神态语重心长地说道:“老宋啊,军分区经费那么紧,你何苦这样铺张浪费嘛。我们作为党的干部,要节约。我这人是农村里的苦孩子出身,从来最讨厌讲排场的,仅此一回,下不为例哟。”这番义正辞严的告诫虽然弄得宋司令员有一些儿尴尬,但从内心,他却是更加佩服李副市长清廉的作风与高尚的精神境界,送走李副市长后,他对同事们发出了由衷地感叹道:“李副市长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啊!”

    同年八月底,工程即将结束。一天,李副市长又来到工地上,忙碌到中午十二点过。李副市长挥挥手对宋司令员说:“走,该吃饭了,上次是你请我,礼尚往来,这次轮着我做东了。”宋司令员嘴上客气着,仍被李玉书拉上了他的专车。他们一行坐车来到乐山市公安局斜对面,李副市长急忙叫驾驶员停车,他下车后带领大家直奔一家面馆,且边走边说:“我最爱吃这家面馆的面条了,面质好,味道不错。我经常来。”随后他又大声说:“大家随便吃,今天我私人办招待。”接着他又对宋司令员说:“老宋呀,我这人一点不讲究,在修成乐高速公路时,我车上只有两样东西:矿泉水和饼干。饿了,随便吃几口照样干工作。”

    那天,李玉书自掏腰包请大家吃了一碗面条。从此,他留给宋司令员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极好印像,而且,宋司令员在军分区的干部会议上,还以此举例,来教育军队的干部。但这一美好的印象,后来被现实击得粉碎。案情大白后,李副市长原形毕露,宋司令员扼腕长叹:“这家伙太会伪装了,当初我还真把他当成了焦裕录、孔繁森那样的优秀干部哩!”

    一具被权力严重异化的灵魂

    笔者从江意田的摆谈中了解到,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四日,李玉书被式收审。二〇〇二年一月十日被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李玉书不服,提出上诉。二〇〇二年七月十一日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死刑。李玉书提出上诉后,越来越惧怕黑夜,渴望阳光。常常半夜蒙在被子里抽泣,双手也会不时地发抖。会在睡梦中呼唤着女儿的名字,豆大的泪珠不时从眼角滚出来。后悔已晚的李玉书对管教说:“我奋斗一生,本来应该成为最值得女儿骄傲的慈父。我对不起女儿,真不知道女儿如何面对外界的舆论 !”

    二〇〇三年十月十三日,李玉书接到核准裁定,他将于十月十四日被执行注s死刑,这一结果让李玉书的精神彻底崩溃。在看守所的最后一夜,李玉书不时从噩梦中惊醒,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哀叫,管教民警只得起来给他几颗安眠药。

    李玉书平生进过两次看守所,第一次是在他平步青云仕途最得意的时候,他作为乐山市副市长到当地的看守所视察;第二次是他东窗事发被执行逮捕以后。

    作为一名阶下之囚,他在新都区看守所呆过了两年多的时光。这两年多,该所教导员兼看守所副所长刘恒是他的专职管教民警和“贴身护卫”,曾与李玉书长长短短摆谈过三百多次龙门阵。

    二〇〇一年六月十二日,李玉书在民警的押送下走进了新都市看守所。

    经过慎重考虑,所里决定让教导员兼副所长刘恒对李玉书进行帮教,从此,刘恒作为管教民警和“生活顾问”,开始了和这个巨贪两年多的交往。

    尽管已经是待死之囚,但第一天李玉书与刘恒见面时依然是傲气十足,刘恒依照惯例向他大声宣布狱规时,李玉书很不习惯有人敢这样大声高气地和他说话,而且还勒令他必须这样那样的。他居然背着手,不等刘恒宣读完,便趾高气扬地说:“两杠两星的(指局级干部),我招之及来,你算老几?等你爬到公安局长的位置上,再来和我说话。”

    第二天,刘恒依照管教干部的工作要求来看望他,本想和他多聊上几句,没料到他刚一开口,李玉书前一天对他的怨忿未消,大手一挥,没好气地说:“我是副市长,不是囚犯,你不要用这种口气和我说话!”

    面对着这种沐猴而冠的变态者,刘恒依然和气地告诉他:“我是你的管教干部,有权力和责任帮助教育你,你现在是犯罪嫌疑人,到了看守所,就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的问题。”

    李玉书听后一声冷笑:“我反省问题?我有什么问题,组织上会给我搞清楚的,这是你们公检法机关在搞新的冤假错案,等着看吧,要不了几天,织织上就会把我重新请出去的。”

    刘恒告诫李玉书:“触犯了党纪国法,谁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李玉书更是恼羞成怒,大吼道:“法律算个p!你相不相信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权就是大于法,你敢不敢跟我打赌,要不了半年,我就能出去,照样当你的领导,管着你!”

    在李玉书眼里,整个看守所没有人“有资格和他说话”,所以最初那段时光,他常常是一个人闷着,长时间在屋子里发呆。一个多月后,他终于忍受不住这样的孤独了。

    “喂,警察同志,过来陪我杀几盘象棋。”有一天看到刘恒过来,他第一次主动同他说话。

    刘恒说:“我棋下得不好,三号监室有个人棋下得不错,我叫他来陪你下。”

    没想李玉书立即大怒:“犯人怎么可以和我这样的人下棋,你要不陪我,我宁愿不下。”

    刘恒正想寻找机会接近犯罪嫌疑人,便陪李玉书下了三盘,没想李玉书棋下得极臭,三战三败。这时,刘恒注意到李玉书脸色变得很难看,尴尬中满含怒色,嘴巴上又决不愿认输。为了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刘恒故意让对方接连赢了自己三盘,不想李玉书一下子变得眉飞色舞,话也多了起来。

    从此后,刘恒常常陪李玉书下棋,而且故意“屡战屡败”,李玉书也为自己的棋术大进而心花怒放,每次看到刘恒,眼神也渐渐地变得温和,也就愿意和他摆龙门阵了。

    李玉书有个习惯,在监狱里读书只读英文原版,中文书籍他不屑一顾。而且他看英文书时还特别喜欢向周围的人炫耀:“喂,你们看得懂吗?告诉你们,这种书是专门出给社会上高层次的人看的。”

    一天深夜,李玉书有个单词弄不懂,硬嚷着让值班民警起来帮他找一本英汉辞典。民警跑到图书馆折腾了大半夜才给他找到。

    不久,李玉书又用英语说出系列的原版英文书名,让民警帮他找,民警又往成都的各个书店里跑,按他的要求把书买了回来。前前后后,民警给他买了四十本英文书籍。

    除了读书看报,李玉书给家人写信,记日记,也一律用英语,写完后还得意洋洋地向旁边的人“冒”上一句:“想偷看,给你看你也看不懂。”

    刘恒跟他谈法律问题,李玉书根本就听不进去,常常几句话,便扯到了自己当初威风八面春风得意的日子,他谈话滔滔不绝,谈锋极健,还偶尔冒出几句“官腔”。但李玉书谈得最有感情的,还是当年寒窗苦读时“身揣两个红苕就吃一天”的苦日子。

    不过,当他对刘恒谈到他当副市长视察看守所的经过时,还是颇有些感慨。

    李玉书说:“我当副市长时,到看守所视察过一次,那些看守民警抓住机会不断地向我倒苦水,说所里的居住条件太差了,民警艰苦不说,犯人们也很容易患感冒,那时我根本听不进去,心里还很反感,说这么多,还不是想我多拨点款给他们。我当时就想,看守所是用来关犯人的,而犯人就应当接受惩罚,把看守所修这么好干啥?”李玉书说那一次视察他走马观花地看了看就算完事,顶多也就是十多分钟的时间。

    刘恒听后当即问他:“现在你自己进来了,还这么认为吗?”

    李玉书满面愧色地说:“现在我才有了深刻的体会,人就是犯了罪,基本的人权还是应该得到保障的。”

    李玉书被关进新都区看守所初期,管教民警每次给他送饭,他都会大发雷霆:“我堂堂一个副厅级干部,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你们睁大眼睛看看,这饭是人吃的吗?”

    管教民警告诉他:“这就是我们看守所民警的伙食标准,我们吃什么你就吃什么。”

    李玉书提高嗓门说:“我胃不好,给我把伙食标准提上去,你们看守所要没钱,我自己掏腰包!”

    最后,经上级批准,看守所同意李玉书自己掏钱“开小灶”,每顿饭都由他亲自点菜,j鸭鱼蛋、北京烤鸭等基本上每顿都离不了。凡是李玉书点的菜,民警不管跑多远也得“不厌其烦”风雨无阻地给他买来。有了可口的菜肴,李玉书的饭量也就大增,每顿都要吃好几碗饭。

    有些时候,李玉书看到民警为他跑前跑后的,似乎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硬要给民警塞上个百十元的“感谢费”。见民警断然拒绝,他又会幽上一默:“既然不要,就不要在背后议论我高人一等。我告诉你们,我这是看得起你,我这人活了几十年,还从来没有送过别人的钱。”

    听到这样一些情况,笔者心里既酸涩,也有点犯嘀咕,想,倘若换成一个平民百姓,民警也能这样“不厌其烦”,忍辱负重对犯罪嫌疑人做好管教工作,那我们这个社会的狱政建设,就真是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了!

    附三罪犯档案:

    郑道访 中纪委处理情况: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罪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刑罚: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子郑勤因有重大立功表现而被减刑处罚,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其妻高家兰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刘中山 中纪委处理情况: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罪名:贪污、受贿

    刑罚: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李玉书 中纪委处理情况: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罪名:贪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刑罚: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财产。已于二○○三年十月被执行死刑。

    反贪局专案调查“中国第一大款警察”

    关庚寅

    如果从1993年4月到2003年5月计算,林福久在任处长、局长的10年时间里,每年敛财500万元。也就是说,他的非法收入平均每天超过1万元!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疯狂敛财的警官在本单位还大力树立自己的廉洁形象,税侦分局办公室保存着一本《廉政登记簿》,专门用来记载林福久拒贿赂退礼金的“廉政事迹”……

    在官员腐败的档案里,林福久的官并不算大,充其量不过是个副处级。可名声却雀跃而起后来居上,超过了许多位高权重的腐败“封疆大吏”;在官员腐败的档案里,林福久挣的工资也不算多,充其量不过1000多元,可他敛财5800万元,手段老到毒辣、如探囊取物,使所有的贪官望尘莫及;当然,在官员腐败的档案里,林福久搞女人也不算多,被发现的不过就两位,可他搞女人的诀窍,却可以给许多贪官当老师……

    无疑,林福久的出名,从表面上看源于新闻单位对于他的“偏爱”;如果究其根源,这恐怕源于林福久丰富多彩的人生,源于林福久的三恋:恋权、恋色、恋钱;更源于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严肃的法庭上,仍然执迷不悟,公然赤ll地宣称他少年时代的理想:一个是地位,我要争取比别人高;一个是金钱,我应该比别人多;其实他还有一个理想羞于启齿,那就是做了不说,在女人上,他也必须比别人好。无疑,这些都是他一生贪得无厌的真实写照。

    本来警察的职业与千万富翁风马牛不相及。警察是法律的化身,是正义的代表,是人民的公务员;而千万富翁是财富的化身,是经济的宠儿,是物质财富的享受者。但是,这两个井水不犯河水、泾渭分明的职业,最后竟不可思议地统一在林福久身上,不能不说是对警察职业的一种嘲讽……

    难怪,林福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很遗憾地没有醒悟,还是没有发现《红楼梦》里的“好了歌”说出的一个真理: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于是,他便开始千方百计地“恋命”,然而,晚了,一切都晚了!

    2004年12月24日,辽宁省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公判大会,宣布对“中国第一大款警察”执行死刑的刑事裁定和执行死刑的命令。原鞍山市公安局内保分局局长林福久犯受贿罪、贪污罪和重婚罪被依法执行注s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庄严的公判会上,林福久大声喊道:“我冤枉,我都已经交代了,为什么还判我死刑?”临死之前,林福久为什么还大呼冤枉呢?

    无疑,作为一个曾经的“执法者”,今天林福久呼天抢地也没有用了。但是,他临刑前的呼喊,无疑将凸现他在中国官员腐败档案里知法犯法者的丑恶形象,作为反面教员,林福久已经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千秋遗臭,万代唾骂……

    建筑在沙滩上的理想

    林福久曾直言不讳地对纪委调查组描绘过自己的少年心态。他说我小时候在农村就发誓:一个是地位我要争取比别人高,再一个是钱应该比别人多。

    然而,林福久像许多贪官一样,并非生来就贪婪放纵,就飞扬跋扈。相反,他也曾有过积极的人生追求,有过清教徒般的纯洁品质,也有过天堂般的美好理想。他的早年岁月,他的不凡经历,他的人生搏击,和他后来疯狂地敛财贪色的劣行,却有着天堂地狱般的强烈反差。

    林福久1950年4月25日,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的一户农民家庭,从小家境十分贫寒,兄妹4人,他排行老三。父母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和所有的家长一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懂得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因此,父母对于爱写爱画,从小就聪慧过人的他格外偏爱。

    然而,当时他家庭生活实在困难,一家人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对此,父母只得忍痛割爱,放弃对其他子女的培养,只想保林福久一人读书。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把全部力量都投放在一个爱学习、有希望的子女身上,才能取得实效。

    尽管后来文化大革命打破了父母的梦想,但是林福久随父亲进城后,还是那样爱写写画画,还是那样爱舞枪弄棒。尽管父母不知道他写的、画的这些有什么价值,但还是把他看成惟一的希望。他要什么,父母都尽量满足,把他惯得脾气大长,在家里就养成了说一不二、惟我独尊的坏习惯。当然,林福久也萌生了出人头地的强烈欲望。

    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林福久自幼就懂得生活艰辛,就懂得家庭对他的厚望,更懂得读书求学,是他跳出农门、改变命运、在城里站稳脚跟的惟一出路。因此,在求学的路上尽管十分艰辛,但他从不流露畏难情绪,始终顽强努力。

    他小小的年纪,每天走上十多里路到镇上上学;书包里总是放着一把小挖刀、一把镰刀,因为放学后的路上,他不是捡几十斤柴火,就是挖一大筐野菜。常常是走一路,挖一路,割一路。由于他年龄小,皮肤嫩,无论是每次背几十斤柴火,还是肩上挎着沉重的背筐,他都咬紧牙根背起来。这股狠劲儿,特像他日后贪财的那股狠劲儿。而回到家里,他还要剁菜喂j喂猪,因为每次到集市卖j蛋的钱,尽管三角、两角的,但是日积月累攒下来,就能够交学费。

    他小时候从来没有买过新衣服,总是捡两个哥哥已经打了补丁的旧衣服。他上学带的饭,数年一贯制,就是咸菜窝窝头。

    后来,父亲进城当了一名工人。林福久一家人,也随着父亲迁到了城市。

    据林福久的小学同学介绍:“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