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都市小说 > 花流年 > 第 9 部分

第 9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梗缭谖依肟穸分熬捅缓煳辣屏烁龈删唬级梢栽诘匮咧蟹11忠桓龃蛩榈氖四源蚴淼牟弊樱叽蟮氖驳慈晃薮妗k泄赜诙和醯淖柿弦盐薮涌煽肌t凇朵邓刂尽肺幕怼す拍怪屑窃兀憾式ㄔ蚬辖溆谠琳辏u?343年),墓坐落玉斗村东北山坳里,墓地有石人石羊和墓碑。仅此而已。我对《县志》里不知是何人何时整理的这段记载持怀疑态度,因为就元代的官职而论,梁王和镇国上将军显然不是同一级别,而镇国上将军的墓地是否有石像生?无以为考,况且梁王之说又从何而来?

    因为二老爷的一句话,我已经扯了许多本文以外的话题,显然不该再花费笔墨赘述梁王董资建的民族属性,以及元代的大将军会不会也跟清朝的人一样脑袋后面拖条大辫子,问题完全缘于马瓜偏那块青石板上的大辫子印迹,这同样是本文以外的话题,有一点需要提示,在玉斗,所有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清一色的汉族。好了,现在我们必须回到保和堂大少爷的满月酒席宴上来。

    二老爷不跟孔秀才争辩并不是二老爷说不过孔秀才,二老爷没这份兴致,二老爷要是耍起浑来,在场的人恐怕没有人能讲得过他。二老爷不耍浑的时候不多,这是外人的看法,二老爷自己则不这么认为,念了两本书就绕弯弯肠子,要是抬杠,我一句话就瘪出你屎来!二老爷已经在心里把孔秀才看扁了好几回。

    二老爷喝了两盅酒之后,才一本正经地跟同桌的客人宣布说,我老婆也怀上了,一百一的双胞胎,到时候还请你们喝喜酒。

    二老爷一直为如何提起这件事犯难,结果是只要一横下心来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二老爷把这件事说出来,心里倏然之间痛快淋漓。怀上了,我老婆二太太蒋陈氏也怀上了!二老爷高声大嗓地说。他的面色已经因为激动而微微发红。

    于是,所有听到二老爷说话的人都安静下来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突然之间哄然大笑,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大喜事!大喜事!大家显然对二老爷的话不能认真,尽管这并不影响对二太太的尊重。

    最惊心动魄的当然是大老爷,大老爷弄不清二老爷说这番话的背景,因此有做贼心虚的感觉。人们在哄笑声中把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大老爷,希望能从他口中得到证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大老爷在社会上的威信,也可以解释为一切秘密都难逃众人耳目。大老爷在众人的睽睽目光中希望看到的是前者,后者只是一种巧合罢了。

    在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中国曾经有一句话流传得很广泛,那就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其实说流传不太贴切,应该说盛行才对。不过民国七年春天中国不盛行这句话,一般由众目睽睽代替就可以了,意思差不太多。

    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让大老爷不好正面回答的问题,于是大老爷对众人说,万秀既说是有喜自然不会有假,然后又转而问二老爷,你说是吧?万秀。大老爷问这话很不自然,他同时想到了另外一句话,卑鄙无耻。

    大家仍然哄笑,并且又盯着二老爷看。二老爷泰然自若地喝完了盅里的酒,然后以尖锐的目光把面前的人诸个儿扫了一遍,问,我说过假话吗?于是大家就不哄笑了,二老爷确实没说过扯谎溜皮的话,与苗树梁上的强盗勾结是个例外,但那是一件并不怎么公开的事情。

    关于二太太是否怀孕的话题应该暂时告一段落,这完全是一件用不着立时分辨真假的事,要是二太太在跟前,二老爷也许压根就不会提这件事。二太太和大太太以及所有女宾都在菊花坞那边,男女不同席。问题是二老爷既然坚称关于二太太怀孕这个话题的真实性,下面就应该顺理成章地做些补充和交待。

    不仅是与二老爷同桌的客人,甚至所有参加保和堂大少爷满月酒宴的男宾都给二老爷敬了酒。二老爷举止大方,酒到盅干,喝到最后已是满脸豪气。事情进展到这里已经有些喧宾夺主了,但是大老爷一点都没有在意,并且非常坦诚地对每一位宾客口头上致了谢意。

    大老爷喝的酒不多,比二老爷喝的要少得多,但是能喝善饮的大老爷在酒席宴上烂醉如泥,而二老爷在酒席宴上直到散场依然是谈笑风生,一副名家风范。

    二老爷看着被牛旺和高鹞子搀进屋去的大老爷的背影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说完之后,二老爷将盅里的酒一饮而尽。

    这句关于酒色的至理名言,肯定不是二老爷所创,事实上这句千古名言历来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不能贪杯纵欲,世界上的任何事都是恰到好处为妙,古人也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说法,这是往好处看,而更多的则是古人在酒色方面透骨刺心地告诫后人慎之,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几个男人能经得起酒色的诱惑。二老爷既不贪酒也不贪色,但是二老爷嗜赌成性,赌属于玩,玩物丧志这句古语在二老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老爷来到菊花坞院里的时候,女宾席已经散了,少不了有几个多舌的娘们仍然围着残席唾沫横飞地说得面红耳赤,二太太和大太太都在那里陪着。

    二老爷不言声,径直进了北屋。二太太以为二老爷喝多了,就让亭儿进屋看看,把他搀回银杏谷那边去。

    亭儿把二老爷连拖带扶地弄回了银杏谷。一进北屋,二老爷跟亭儿说,给我沏一壶茶。然后就一p股坐在太师椅上剔牙,二老爷通常不喝茶,即使在口渴的时候也难得要人沏茶,喝茶是大老爷的习惯。亭儿于是也相信二老爷是喝多了,其实二老爷一点没醉,酒当然喝得不少。

    亭儿给二老爷沏了一壶茶,放在二老爷跟前的八仙桌子上。二老爷把剔了牙的笤帚杪儿扔了,用手拉了亭儿说,来,让我抱抱你,丫头。

    亭儿有些害怕,但还是让二老爷抱起来坐在了他的腿上。二老爷非常亲昵地用额头挨了挨亭儿的脸蛋,像个慈蔼的父亲。

    亭儿觉出来二老爷的额头很烫,跟二老爷说,二老爷,你喝醉了,我去给你拧个手巾把儿擦擦脸。

    亭儿从二老爷怀里跳到地上,到厢房里端了一盆水进来,用手巾蘸湿了,拧干了递给二老爷。二老爷用手巾擦了脸,自己往杯里倒了茶水,慢慢地喝。这时二太太就进来了,那边的席终于彻底散了,仆妇和丫头们在收拾残席。

    二太太问亭儿,二老爷没事吧?

    亭儿说,二老爷的额头好烫。

    二太太伸了手摸二老爷的额头,二老爷用手挡开了,说,没事,喝了几盅酒的事。二太太看二老爷没事的样子也就罢了。

    睡觉的时候,二太太又问二老爷,我看你这样子不对劲,真喝多了?还是不舒坦?并且再次用手摸了二老爷的额头,这回二老爷没有阻挡二太太。

    二太太没感觉到二老爷的额头特别发烫,心里就塌实了些,对亭儿说,没事儿,你去睡吧。

    亭儿睡在北屋西套间里,但二太太给她置了一套新铺盖,二太太没把亭儿当使唤丫头,倒有点像亲女儿一样,当然也是因为亭儿乖巧,又是城里来的,没爹没妈,二太太心疼她,二老爷也喜欢她。

    以往睡觉不怎么安生的二老爷这一夜睡得很沉,基本上没有翻身,并且还微微有些鼾声。劳累了一天的二太太有些疲乏了,放心地睡了。

    早晨的时候,二老爷没有起来。二太太想着给修桥的民工拨粮食的事,就早早地起来了,二老爷还躺在炕上睡,一般情况下,二太太不关注二老爷睡不睡懒觉,反正起来也没事干,就由着他,更多的时候二老爷根本不在家睡,二太太都习惯了。

    二太太对着镜子整理了头发,用手揉了揉光滑的脸蛋,但没有搽粉,二太太一般情况下不搽胭脂抹粉,这是因为二太太天生丽质。二太太用手抻了抻身上的蓝绸子小袄襟,自忖没有什么不妥了这才准备出门,但是二太太在腿将迈出门口的一瞬间,又缩回来了,她走进里屋看睡懒觉的二老爷,二老爷蒙着头一动不动。

    二太太轻轻地把被子掀开一角,她看见二老爷的面色极其难看,一脸痛苦之状。二太太一惊,猛地把被子掀开,然后发出一声惊叫。

    随着二太太的这声尖叫,二老爷蒋万秀在保和堂蒋家的地位彻底结束了。二老爷死了!死得非常壮烈,他的身边有一把刀,一把并不怎么锋利的刀,刀上沾满了血渍,整个褥子上全是血,二老爷的下半身是淹在血泊里的。二老爷的右手拿着一件东西,是那个二太太经常抱在怀里做伴的膀,自从跟大老爷有了那事她极少拿出来,她平时把它放在枕头套子里,但是现在攥在二老爷手里。二老爷的左手也握着一件跟膀完全类似的东西,但形状已基本上缩成了一团,这东西不叫膀,医学上叫外生殖器,是二老爷自己的阳具。二老爷是以废除自己的阳具而结束自己生命的。

    二老爷的丧事当然不能与老太爷蒋翰雉相比,但是出于保和堂蒋家的声誉,依然有许多吊纸的人纷至沓来。二太太一身素缟迎着前来吊纸的人一次次跪下去,一次次嚎啕大哭,她的身后除了亭儿还有久在蒋家的远亲后辈,大老爷和大太太也戴了孝布在二太太身旁跪身迎客,后来因为忙着支应丧事,就回到里面去了。

    二太太跪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才由亭儿扶进大门,一个娇滴滴的人儿年轻早寡,让所有吊纸的人怜惜万分。至于二老爷的死因只有两个人知道,除了二太太就是亭儿。

    二老爷死那天,亭儿吓呆了。二太太在惊叫之后的一瞬间明白了事态的严峻性,她必须在第三个人得知真相之前把事情处理得不露蛛丝马迹。难为亭儿一个八岁的孩子,她给二太太做帮手处理清了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没有人怀疑二老爷的死因,要是在太平年代,暴死人是要报官的,而像二老爷这种死法恐怕要无事生非的惹出许多麻烦来,二太太非常懂得这一点,所以二太太在大老爷和大太太到来之后,用一种非常普通的病因做了掩饰。

    二太太哭着说,他说肚子痛,心慌,后来好些了,可是到天亮就死了。

    大老爷和大太太虽然觉得突然,但是并不怀疑二太太,否则二太太很容易在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前提下蒙受不白之冤。

    最具权威性的定论是穆先生下的,他说二老爷得的是滚肚痧。没有人怀疑穆先生的鉴定,滚肚痧是暴病,也叫绞肠痧,弄不好一两个时辰人就死了。

    二老爷出丧的时候,才想起来没人打幡,这是孝子要做的事,但二老爷膝下无子。

    要不让亭儿打吧,二太太说。

    丧事总管许老爷子说,最好要个男孩子。在蒋家的食客当中本来有同族蒋姓的晚辈,许老爷子坚持要从这些人中选,但没有人愿意给二老爷打招魂幡。

    这时候谁也没想到官杆儿会跳出来,他说,我打吧,二老爷活着的时候对我不赖。这倒是一句实话,二老爷做那件冒险勾当的时候,官杆儿是保和堂大院里惟一跟他结成同盟的人,尽管有一块大洋的因素,而同盟人的性质是毋庸置疑的。

    要官杆儿打幡有点不伦不类,但是二太太说,让他打吧。于是官杆儿打着幡引着二老爷的棺材出了保和堂大门。

    走出一箭之地,前面一簇人拦住去路,有人路祭,两个人抬了桌子,桌子上摆了果点,放到灵前,然后一齐跪下磕头,领头的是勾八,后面是裂瓜嘴和豁唇一帮人,清一色的是二老爷生前的赌友,也算是二老爷真真正正的人缘。二太太又陪着哭了一场,然后出丧的人才浩浩荡荡地出了玉斗。

    从坟地里回来,大太太一直陪着二太太。二太太说,用不着,别忘了给少爷喂奶。

    大太太想着儿子,在安慰过二太太之后就回菊花坞那边去了。这样二太太身边就只有亭儿了。

    二太太把二老爷生前用过的东西堆放在院门外,用火点着烧了,重要的当然是那套带血的铺盖,满院子都是燃烧的焦臭味,好在这是风俗,没有人对此大惊小怪。

    二太太最后想扔进火堆里的东西是那个带血的膀,二太太怀疑这是一件不祥之物。其实二老爷早就发现了膀的事,只是没有跟二太太说破,二老爷觉得这都是因了自己无能,事实上这念头委屈了二太太。二太太之所以睡觉的时候伴着这件东西,完全是出于一种信念,她坚信这样会生儿子。二太太其实不想烧它,毕竟肚子里已经怀了孩子,也许真的跟这件东西有关,但是它沾了二老爷的血,二太太犹豫了一下,决定等生下肚子里的孩子再说,这样或许更好些。

    无论如何,二老爷的死对二太太打击颇重,二太太有一种强烈的内疚,她觉得是自己害了二老爷,她想要儿子,除此之外她找不出任何理由开脱自己,而更多的恐怕是因为不安分。二太太之余就怪自己命苦,她不知道是否还应该跟大老爷保持这种关系,事实上大老爷对二老爷的死同样难辞其咎。二太太心里难过,又伤心地哭了一回,后来还是亭儿劝她,这才止了。

    二老爷基本上被人们忘记的时候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玉斗人完成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建好了大西河上的石桥,这样一来,从南至北的官道又畅通无阻了,所有过往行人不用再绕道而行了,这是一件名垂青史的事,县公署专门派人送来县长何隆恩的贺辞。石匠石碌碡在孔秀才的协助下,将县长的亲笔题名功德桥三个字歪歪扭扭地刻在桥头的石碑上。代表县公署目睹完成这件大事的人自然是段四,段四带着七八个司法警察常驻板城。

    石桥落成那天,四邻八乡的人都来看热闹。玉斗人敲锣打鼓地欢庆,小车会的人穿红戴绿,首先在桥上推着小车表演,并且唱了小车会的拿手金曲《赵州桥》。唱曲的是一对金童玉女,嗓音童真稚嫩,曲调悠扬朴实,听来好不舒畅。

    男童唱,赵州桥来什么人修?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过桥压了一道沟那么依哟哎?

    女童唱,赵州桥来鲁班修,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过桥压了一道沟那么依哟哎。

    玉斗人还请了紫石口的红云戏班子唱大戏,本来说要唱全本的《呼家将》,那得连黑夜带白天的唱个把月,已经是春忙的时候,这样折腾显然不妥,大老爷和勾八以及镇上的另外一名执事孔秀才商量,改唱《辕门斩子》和《大登殿》。

    喜庆之事过去之后,接踵而来的是饥荒,因为民国六年秋天的大水灾,已经有许多人拖儿带女往南讨饭去了。也有许多壮年汉子去北京门头沟煤窑拉煤。

    二太太跟大老爷说,不如按二分利再放出些粮食,都是陈粮,存下去就长虫子了。

    大老爷说,要是明年再有饥荒如何是好?

    二太太说,保和堂外头有买卖,就是退一万步说再有饥荒,保和堂靠买粮食也不至于饿死人,可眼下已经有这么多人拉家带口地要饭吃了,要是老天爷有眼,明年逮个好年景,又救了灾民,库里又换了新粮,这不是一件吃亏的事。

    大老爷完全承认二太太的计划无懈可击,但总是忘不了一个慎字,保和堂能有今天这份家业的确不容易。当然,大老爷没办法不跟二太太的意见保持一致,因为他除此之外拿不出比二太太更高明的主意。这样一来,保和堂用了差不多五天的时间又放借了几仓粮食。

    本来勾八伙同几家富户想玩囤积居奇的把戏,完全是因为保和堂的低息借粮,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勾八跟几家富户聚在一起窃议的时候,忍不住破口大骂,蒋万斋这个老王八蛋!收买民心。

    勾八以为大老爷这么做纯粹是沽名钓誉,想在上面捞个差事。前些天石桥落成,段四来玉斗的时候曾经提过这事,县里要在各地富绅及社会贤达中推举出六位议员来参与县里的政务,届时还要参与直隶省议员的推选。勾八自然而然地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了。骂归骂,对策还得有,那就是顺水推舟,趁机把仓库里长了虫子的粮食放出去,利息当然跟保和堂一样。

    问题并不简单,要是勾八跟一些富户知道保和堂低息放出去的粮食已经非常有限的话,他们同样还会重新拾起那个肮脏的y谋,为此保和堂的大老爷和二太太私下里商议了最坏的打算。叫人放心的是勾八那伙人没有察觉,事情就这么挺过去了,玉斗的饥荒也就这么挺过去了。

    五月初四,家家都包粽子,走在大街上,都可以闻到从屋子里飘出来的煮苇子叶的清香味。京西太行山不出产糯米,吃年糕包粽子都用黄米,或是粘高粱米,里面包上红枣,咬在口里又香又甜,感觉极好。端阳节的大清早,粽子已经在锅里煮了一夜,满世界都是粽子的香甜味,孩子们早就口水四溢了,但是粽子还不能吃。在吃粽子之前必须要先在门头上挂上一绺艾蒿,一般都是在端阳节一大清早去采,传说是燕王扫北时留下的习俗。

    保和堂的粽子都是由各灶上分开包,二太太在前些天就给各灶上分了米和包粽子用的苇子叶。往年长工房是粘高粱米多些,其他灶黄米多些,但今年二太太分的都一样。黄米当然要比粘高粱米好吃得多,长工房的人都感激二太太。

    二太太清早儿起来的时候,亭儿早起来了,正在打扫院子。高鹞子来了,手里拿着一把艾蒿。

    亭儿说,高叔叔好早。她知道高鹞子是保和堂大院子里的重要人物。高鹞子平时见了亭儿也挺和蔼,也许是因为二太太的缘故,总之亭儿对他印象不错。

    高鹞子问亭儿,二太太起来了没有?

    亭儿说,二太太起来了,高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