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都市小说 > 台湾娱乐1971(1-640) > 第 13 部分

第 13 部分

摔倒,那就丢人了。

    “别怕,只是一顿晚饭而已,不是正式的场合。”王梓钧安慰道,带着她直入楼上的贵宾餐厅。

    明天就是武侠协会成立的日子,今晚许多香港、台中、台南的小说家齐聚台北,都被王梓钧拉到了富豪酒店,算是照顾帮派的生意。

    此时已经是傍晚6点多,贵宾餐厅里人头攒动,三三两两地分成一个小圈子在交谈,不时有记者拿着照相机对着名家照相。

    王梓钧和林清霞刚刚进入餐厅,就听到古龙的豪爽地笑声:“哈哈,说曹c曹c到。小王,快过来,我给你介绍两个朋友。”

    王梓钧循声看去,见不远处古龙、于东楼和一男一女聚在一起,四人都看向自己这边。

    那两位名人,不用古龙介绍王梓钧亦认识。

    “这是我拜把子兄弟倪匡。”古龙把王梓钧拉过来介绍,又指着旁边一位美女说,“这是和琼瑶齐名的亦舒,也是倪匡的妹妹。”

    “两位好,欢迎来台北玩。”王梓钧笑着和两人握手。

    倪匡此时还不到40岁,不是晚年时候那个胖子样,反而颇为的消瘦,浑身上下带着股硬朗的气质。而亦舒则是披肩长发,单眼皮,笑起来颇为动人,一举一动有一种女人少有的干练。

    正文 062【上大学】

    倪匡和亦舒的作品,王梓钧一部都没有看过,最早知道两人,还是因为玉女掌门周慧敏。不过在仔细了解倪匡的生平后,王梓钧便觉得这家伙算得上一个秒人。

    此人年轻时曾参加过大陆的解放军和公安,后来在内蒙古垦荒的时候,由于大冬天拆了座木桥当柴火,于是被以“破坏交通”的罪名打成“反革。命”,被软禁了几个月。倪匡越想越不爽,便从内蒙古逃到广州,期间他自己用萝卜刻章,伪造了数十封介绍信和证件,最后偷渡到澳门再跳入香港。由此可知,倪匡的金石手艺还是不错的,即便写书不成功,帮人刻印章也能糊口。

    “哈哈,熊老弟提起你好多次,总算是亲眼见了你一面。”倪匡拍着王梓钧的肩膀哈哈大笑。他是个非常率性的人,否则就不会和脾气古怪的古龙王八瞪绿豆,成为结拜兄弟了。

    亦舒似乎对王梓钧非常好奇,左右打量着他:“也没有三头六臂啊,金庸可是把你夸到天上去了。”

    “那是查先生有能耐。”王梓钧谦虚道。他可不敢小瞧眼前这女人,在香港她的书迷不会比琼瑶的少。而且传闻亦舒才情十足,但性子却有些刻薄,还是轻易不要招惹得好。

    倪匡笑道:“王老弟你别和她一般见识,碰到个有才华的,她都要先拿来和自己比比。”

    “我可不敢跟香港第一才女比。”王梓钧说着把林清霞拉到身边,介绍道,“这是我女朋友林清霞,是一个电影演员。以后有什么拍戏的机会,几位可要帮忙介绍介绍。”

    原本林清霞站在王梓钧背后,光芒都被他遮住了,现在一亮相,众人只觉眼前一亮。倪匡揶揄地笑道:“原来王老弟不仅是才子,还是个风流才子。”

    林清霞被倪匡一说,脸色微微发烫。但拍了半个月的戏,她显然比以前要大方多了,至少没被羞得转身逃跑,而是羞赧着和几人打招呼。

    “阿虎来啦,快帮忙招呼一下客人,姐都累死了。”曼娜像穿花蝴蝶一样在众作家和记者中间游走,一些定力不高的,几句话就被她弄得五迷三道。不出意外的话,富豪酒店的名声会随着在场的人,在作家圈子里传出去,品味大大提升。

    “倪大哥,失陪一下,我们以后慢慢再聊。”王梓钧说完带着林清霞四处乱逛,不管认不认识的,先上去胡扯几句再说。一时间,王梓钧倒成了亮点人物,引来无数记者纠缠。

    云中岳摸着自己的络腮胡子,愣愣地问旁边的柳残阳:“这年轻人是谁啊?怎么谁都认识他?”

    柳残阳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啊,难道是最近冒出头的新作者?”

    两人最近都在闭关写小说,对外面的世界充耳不闻,根本就没听过王梓钧的名头。

    王梓钧和林清霞一路聊过来,走到两人面前道:“两位前辈大老远赶来,一路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柳残阳莫名其妙地和他握着手,问道,“请问你是?”

    “小弟王梓钧,是两位前辈的仰慕者。”王梓钧笑着说。

    他这样说倒也不算恭维,在台湾武侠作者中,这两人都是军旅出身。云中岳的作品是台湾武侠小说中唯一考据历史的;而柳残阳更是搞笑,他的几部名作,全是在部队训练间隙中,趴在坦克甲板上写成,稿纸东一张西一张,大小不一,寄到出版社差点被当成废纸扔掉。

    名人都有那么一段风流逸事,柳残阳二十多岁的时候,居然喜欢上一个每天从他家走过的初中女生。然后这厮就等着小姑娘放学的时候上去搭讪,一来二去居然真谈上了恋爱。四年之后,等那女孩高中毕业两人就完婚,生活得相当幸福。

    王梓钧和两人东拉西扯着说了几分钟,便告辞朝下一堆人走去。

    云中岳忍不住跑去问萧逸:“王梓钧是谁啊?”

    萧逸现在在中视当编剧,对王梓钧可是熟得不能再熟,他指着王梓钧说:“喏,就是那个年轻人,咱们台湾的‘爱国英雄’!”

    餐厅的门再次打开,却是未来的协会理事长刘兆玄和秘书长于东楼陪着金庸、梁羽生进来了。

    几人一入内,记者的镁光灯就不断地闪烁,谋杀了无数的胶卷。

    王梓钧这时终于能歇一口气,见林清霞似乎兴致不高,便问:“怎么,是不是觉得这个地方太吵了?”

    “还好吧,就是刚才一下子认识那么多人,记不大清,好多名字一转眼就忘了。”林清霞苦恼地说。

    王梓钧轻轻拍着她的背,笑道:“小笨蛋,谁都一下子记不住那么多,只要记住那几个关键的就可以了。”

    “但你好像谁都认识啊。”林清霞在这一点上觉得王梓钧厉害无比。

    王梓钧伏在她耳边小声道:“其实我就认识几个,其他人我连名字都不知道。”

    “你坏死了!”林清霞想起刚才几个小作家和王梓钧聊天时受宠若惊的样子,就觉得好笑。

    刘兆玄走到主席台上,拿着麦克风说:“今晚这顿饭是给各位作家和媒体朋友接风洗尘的,大家旅途劳顿,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只希望大家能吃好喝好,玩得尽兴。”

    刘兆玄放下话筒,举起酒杯说:“cheers!”

    “cheers!”

    由于是中式的参会,众人大多按照地域或年龄拼凑成一桌,一边喝酒一边兴奋地讨论着即将成立的协会。

    过了一阵,刘兆玄才举着杯子在王梓钧身边坐下,问道:“看着自己设计的协会即将成立,年轻人,有什么感想?”

    “很有意思。”王梓钧笑着说,“有一种见证历史的感觉。”

    “你呀!”刘兆玄用鄙视的语气说,“自己弄出个策划书出来就甩手不管了,忙得我们几个老头子昏天黑地。”

    王梓钧做出一副诧异地表情,惊道:“我记得你三十岁不到吧,什么时候成老头子了?”

    刘兆玄气呼呼地说:“你不说这个还好。协会报批的时候,上面非得我来做头头才肯松口,结果现在一大帮老前辈过来,说闲话的可不少。”

    “他们也就口头说说而已,都是些闲云野鹤般的文人,谁有闲心来管这么大一个协会?就算有人想管,恐怕也是眼高手低。”王梓钧点评道。

    刘兆玄说:“你这话在理,要不你站出来帮我澄清一下?”

    “别!我可不想被人惦记。”王梓钧连忙求饶。

    又聊了几句,王梓钧才说道:“兆玄大哥,有个事想问问你。”

    “什么事?”刘兆玄问。

    “服兵役的事。”王梓钧小声道,“我现在已经十八岁了,高中已经毕业。目前只有三个去路,一是出国,二是上大学,三是当兵。”

    “既然来问我,一定是上大学的事情吧。”刘兆玄道,“你这次联考考了多少分?”

    王梓钧苦笑道:“零分,我那阵子不是中枪了吗?当时躺医院里,根本就没参加考试。”

    刘兆玄一听,拍了下大腿道:“这事好办,你这叫为国负伤,我找人帮你做一份试卷补考,只要过了关就行。不过只能上清华大学,台大那边我关系不熟。”

    王梓钧不好意思地说:“这个恐怕还是不行,我除了国文和历史外,你知道的……”

    刘兆玄:……

    ——————

    今天真是抱歉,在外面忙了一天,下午快四点了才得空。

    正文 063【我就是孔宣】

    1971年7月20日,这是亚洲武侠文化发展协会正式成立的日子。

    就在10天以前,周恩。来与基辛格在北京进行了会谈。《人民日报》发表公告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明年五月前访华。

    此消息一出,不啻于在亚洲投放了一颗原子弹。

    苏联与日本得闻此消息之后,一个表示蛋疼,一个表示菊紧,都是一脸的不爽。日本国内反应最大的还是赤。军,他们大都是些刚闹完学生运动的年轻人,以毛主。席为偶像,致力于解放全人类。当明年毛太祖与尼克松握手那一刻,不少赤。军直接剖腹自杀了,剩下的一天到晚在日本周边玩恐。怖活动,还有一些跑到中东帮阿拉伯人民搞独立去了。

    台湾这边政。治气氛愈加凝重,报刊杂志上开始出现消极论调,大学生们也看不到前途,纷纷准备朝美国跑。

    当然,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们的生活其实没有什么改变。

    从香港那边过来的记者和作家们也感受到了这种气氛,不免有些忐忑不安,生怕一个不好被当做匪谍关到绿岛去。

    特别是金庸,这位武侠宗师五六十年代可是当局打压的重点,就因为他没事把书名取成《s雕》。近两年虽已放宽了政策,但在台湾依旧没有出版社敢印他的正版书来卖。这次金庸来台,甚至惊动了上面,听说是得到了某人亲自点头才放行的。

    上午九点,中山北路,富豪酒店。

    港台两地50多个知名武侠小说家,以及20多家媒体记者全部到场。

    其实关于协会创建的内部会议昨天下午就讨论得差不多了,今天来只是讨论一下相关细节和向媒体公布情况。

    于东楼这个协会秘书长充当起了主持人,请刘兆玄上台做了开幕词,然后是金庸上台发言。

    “我们这个协会叫做‘亚洲武侠文化发展研究会’,那什么是武侠呢?简单来讲,武,代表一种力量,侠,代表一种道德标准。武与侠结合起来,表示的是一种具有道德准则的任侠精神。周武王《剑铭》曰:‘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这是在强调‘以仁德为武’。可以说,早在先秦时候,就有武侠这一概念……”

    王梓钧坐在常任理事理事席上,听着金庸在上面侃侃而谈武侠文化,不由想起了自己前世当三流写手那段时间。那时候武侠早已没落,翻开玄幻、仙侠小说,武还在,侠的精神却消失不见。夺宝杀人已经是小儿科了,吃人才是王道,一本仙侠小说生生变成了食谱料理大全。

    “啪啪啪……”金庸这一篇文章整整念了十分钟,引来一片掌声。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个概念在香港已经流传开来,但在台湾却还比较陌生。台湾的武侠小说除了云中岳外,根本没人敢指明书中朝代,何谈为国为民?

    “下面我来宣布协会机构及人员情况,这也是昨天讨论的结果。协会理事长上官鼎,协会荣誉理事长金庸,协会副理事长卧龙生、诸葛青云、李费蒙,协会秘书长于东楼,协会常任理事梁羽生、司马翎、古龙、伴霞楼主、柳残阳、云中岳、萧逸、陈青云、蹄风、孔宣,协会理事……”

    随着刘兆玄的声音,每念到一个人都会站起来挥手致意。只是来自香港的小说家却颇有些怨念,因为上层名单香港那边加上金庸一共才4人。不过这怨谁呢?香港武侠早在前些年就衰落了,香港的武侠期刊往往要靠着台湾这边的作家接济过日子。

    武侠协会作为一个非盈利性团体组织,它的启动资金全靠几个知名作家垫付。不过当它把期刊外包出去后,已经赚到第一笔钱,再加上初期会员的会费,已经足够支付人员工资了。(只有常任理事以上的职务才有薪水,而且薪水并不高,比普通的公务员多不了多少。)

    孔宣是谁?

    当念到孔宣这个名字时,许多人根本没听过。

    王梓钧站起来笑着朝大家打着招呼,表示孔宣就是自己。

    “等等,我有话说!”下面协会会员席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举手,打断了刘兆玄的发言。

    “请说!”于东楼看过去,却是香港那边一个叫做河梦生的小作家,仅仅出了两本销量不怎么好的作品而已。按道理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坐在这里的,可是香港那边知名作家大都封笔转行了,很难请得动,于是只好拉这些小角色来凑数。

    “这个人我认识,他叫王梓钧,是个唱歌的,怎么有资格当常任理事!”河梦生拍着桌子说,“我现在对协会决策的民主性抱有强烈的怀疑!如果不说清楚,我宣布退出协会。”

    港台两地的媒体记者都激动了,协会成立当日就发生这种事,不管结果如何,都是能增加刊物销量的好料。

    王梓钧无奈地笑了笑,真是欺负我没名气啊。

    没名气是假的,在台湾关注武侠小说的人,谁不知道最近出了匹黑马《大唐双龙传》,连载它的杂志都卖疯了。现在许多二三流,甚至包括一流的小说家都在研究《大唐双龙传》,不过却少有人敢模仿。那可是争霸天下题材啊,谁敢乱写?先观望一阵再说吧。过个一年半载作者还没被抓,大家就可以安心地模仿了。

    于东楼没有立即解释,而是指着嘉宾席说道:“我说了没权威性,就请张先生来讲一下。”

    嘉宾席那边是邀请来的出版界和杂志社的大腕,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站起来说:“我是《武艺》杂志的主编张道坤。我可以用我的人格保证,这位王梓钧先生,以孔宣为笔名在我刊连载《大唐双龙传》。迄今为止,已经连载了23万字。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大唐双龙传》连载一来,我刊的销量增长了8个点。”

    “嘶!”其他的出版和杂志商全都倒吸一口冷气,这家伙是来炫耀的吧。作为岛内数一数二的武侠杂志,读者人群基本已经固定了,能涨一两个点都是颇为困难的,居然涨了8个点。

    嘉宾席里的商人们全都眼神炽热地看向王梓钧,那不是一个人啊,那是座金山!

    王梓钧心中暗骂张道坤狡猾,武侠圈子小得很,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今天对方这样来捧他,以后却是不好意思把小说投到其他地方去了。

    只是张道坤却不知道,王梓钧已经自己出钱办了家出版社,而且兼营武侠协会的会刊!

    河梦生没想到王梓钧的书这么猛,却又不好下台,只好硬着头皮说:“才20多万的处。女作而已,即便卖得再好,也只是个新人作者。港台地区那么多老前辈,凭什么选一个年轻人做常任理事,这里面一定有黑幕!”

    反应这么大,不会是什么人派来捣乱的吧!

    刘兆玄与于东楼对视一眼,后者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一沓文件来。刘兆玄接过那些文件,冷笑道:“我们推举王梓钧担任常任理事的时候,还没有《大唐双龙传》这部小说呢!”

    “还说没有黑幕,那他靠什么上位的!”河梦生像是抓住了对方的痛脚,接连追问道。

    “靠这个!”刘兆玄从文件中取出一沓稿纸,狠狠地摔到桌上,“这是王梓钧亲手拟的协会创建策划书!亚洲武侠文化发展研究会就是他发起和策划的!我不管你是谁派来的,不过我觉得你可以适可而止了!”

    刘兆玄的话像是一颗炸弹炸开,会场里的书上、记者还有大多数的作家,就像是炸了锅一样开始议论纷纷。作为圈内人,谁都能想到这个协会今后的影响力,可是它居然是一个只有十八岁的青年发起了,更可笑的是这个青年到现在为止并不是一个专职作家,而是一个歌手!

    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说出去都没人相信。

    河梦生没想到事实居然是这样,慌道:“你有什么能证明是他发起的?”

    “我可以证明!”古龙率先举起手来。他在人多的场合基本不怎么说话的,只有好友单独相处才会滔滔不绝。

    “我也可以证明!”卧龙生把手举了起来。

    “我可以证明!”

    “我可以证明!”

    “……”

    司马翎、诸葛青云、李费蒙等人纷纷举手。

    正文 064【搜神记问世】

    看着台湾武侠界的几个大腕相继举手力挺王梓钧,一些二三流的小作者又是佩服、又是嫉妒,特别是看过《大唐双龙传》的,早已经认可了他的实力。

    “我也可以证明。”这次发话的却是金庸,“协会筹建之初,上官鼎他们就给我寄了草案来,说是一个叫王梓钧的小兄弟写的,让我看看有什么疏漏没有。我看了策划书后,感到非常的惊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协会让我看到了武侠复兴的希望。众所周知,香港的武侠界已经开始凋零了,许多老作者转行去做编剧,去做出版,去做官员……其实从很大程度来说,是因为写小说收益太慢,花得心思却多。而新晋作者想要成名,却缺乏一个有力的平台。我们这个协会除了帮会员推广其作品外,还会定期开办培训班、召开研讨会,培养、交流协作技巧……我看好协会的发展前景。”

    金庸作为香港武侠界的泰斗,他一开口,河梦生立即不敢多言了。

    却听记者席上一人发问:“既然金庸先生如此看好这个协会,为什么只担任荣誉理事长呢,这个职务似乎没有任何权利啊!是不是理事长和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