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都市小说 > 民国风流史(民国浪荡子) > 第090章 报馆街

第090章 报馆街

妓楼,虽然一九二零年后公共租界开始禁娼,但也只是走走形势,并未完全禁绝,工部局可不想损失这笔进帐可观的“花税”,由于禁娼影响,导致一部分妓院迁往爱多亚路的两侧,这条路是公共租界与法租界的结合线,南为法租界,北为英美公共租界。

    赵云峰眼望着四年里大变样的福州路感概颇多,

    这里经历百余年的沧桑与发展,集行政机构、报馆书局、文具仪器、茶楼戏院、中西菜馆、旅馆百货及妓院烟馆于一路,并且还冠以“药房街”美称。

    在其两侧还有古玩、化工颜料、衣庄、绣花鞋等特色市场,是一条与其他商业街不同的奇特大街。文明与野蛮交织、进步与堕落并存、新旧思想之搏斗、光明与黑暗之选择、蕴含和散发的文化之光,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有着令人难忘的辉煌。

    “美国有纽约的华尔街,英国有伦敦的舰队街,而中文报刊标志,毫无疑问是上海的望平街。”赵云峰站立在狭窄的街道,看着这条长不过二百米、宽约十几米的小马路,心中想着这句话。可以说短短的望平街,代表着西风吹动以来的中国文化,从这一街巷的浪潮上,你可以体会着时代的脉搏。特别是刚刚从西方世界回来的赵云峰,更能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此时,望平街头人影幢幢,都是贩报的人,男女老幼,不下数千。这是因为一到每天望平街各家报纸出版的时候,那简直是一股洪流,掠过了望平街,向几条马路流去,此情此景,震撼人心。

    从黎明即起,大约是四点钟,那一带已经人潮初动,慢慢涨起来,望平街就会出现一股报纸潮。到了现在,便涨了满潮,这里纵横半里地,人声嘈嘈,人影幢幢,可以说是水泄不通。

    而沿着三马路外国坟山到四川路香港路一带,成千熟食档,同时也活跃起来。只有午前左右,报潮稍退,人流才疏通开来。

    赵云峰小心的避开贩运报纸的洪流,只见成捆的报纸从各报馆运出,有的车拉,有的肩扛,还有很多报童手提,将报纸发往上海各区和江苏、浙江等地,以及到处叫卖。

    赵云峰极目所望,望平街左右相邻的报馆,家家大玻璃窗外,张贴各地的消息。再加上到这里来打听消息的人也站满街头,以至交通阻塞,车辆绕道,热闹非凡。

    在望平街一个不太起眼的地方,赵云峰终于找到了《上海时报》的报馆。这是一栋三层欧式小楼,楼面斑驳,显然已经有些年头了。新漆的“上海时报”四个大字,似乎回光返照般,彰显着曾经的辉煌,但与寒颤的小楼一对照,更多的给人以日暮西山的颓唐。

    曾经的上海十大名报之一,现在已经沦落如斯,需要靠一个女人来撑着,而这个女人还是自己名义上的“未婚妻”,想到这里,赵云峰嘴角露出一丝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