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都市小说 > 一路芳菲2 > 第 108 部分

第 108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李将军见她一直沉默,急了:“太后,对于均田制等的改革,您一直主持大局,最是清楚不过了。此时,如果没有一个有足够分量的人站出来,只怕,北国这一次的乱起,真的会不可收拾……”

    好一会儿,芳菲才点了点头。

    李将军大喜过望:“多谢太后,多谢太后!老臣每日都会把最新情况送到慈宁宫。”

    “李将军也辛苦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是,老臣告退。”

    随后,冯太后立即召见东阳王。

    东阳王终于得到冯太后召见,虽然心里明白是怎一回事,也非常高兴,不但带了礼物,而且一来就跪下:“太后于老臣,有再生之德。若非太后眷顾,当年老臣就被乙浑这家伙整死了,岂能有今日?”

    冯太后亲自将他搀扶起来:“老王爷何必客气?请坐。”

    东阳王坐下:“太后但有吩咐,老臣一定尽力而为。”

    冯太后笑起来:“那我就不客气了。老王爷,你和其他鲜卑贵族的关系如何?”

    “老臣就不隐瞒了,您知道,除了陆泰等几个顽固透顶的家伙,老臣和其他人,还是不错的。尤其有三位,是老臣的儿女姻亲……”

    “这真是太好了……老王爷,此举关系我们北国的成败,纵然是牺牲暂时利益,此后功过是非,万年评说,老王爷必将为国家所载入史册……”

    “谢谢太后赏识,老臣领会得……”

    “事成之后,老王爷等大功臣,必有重赏。”

    “谢太后。”

    东阳王离去,冯太后独坐慈宁宫,望着面前厚厚的一堆奏折。

    有些是弘文帝亲自批阅过的,还带有他的意见,返回给臣下处理的时候,因为太过含糊,臣下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浪漫又彪悍9

    芳菲仔细地检阅,几乎用了整整一个夜晚,才完全看完。

    不看则已,一看,心里不是不震惊的,字里行间透露的,完全是弘文帝的心事变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隐隐地,是去年北武当的度假结束,他灰心失望回到平城。从此,对于这个土地改革,完全淡漠下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鲜卑贵族们的强烈反对;一定程度上,当然也有对自己的失望。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用事的时候,感情澎湃的时候,认为自己当时给他出的一切主意都是正确的;等到绝望了,心冷了,或者说是厌恶了,便认为自己当时的见解,一无是处,要全盘推翻。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改革,往往失之于极端,总是从一次的拨乱反正到另一次的拨乱反正——全盘推翻,毫不保留,所以,往往导致粗暴而可怕的后果,遗患无穷。

    这一次,弘文帝迫于形势,不得不再次妥协,但是,他的妥协能够坚持多久呢?

    自己再一次辛辛苦苦灭火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慈宁宫的灯火,亮了整整一夜。

    黎明的微光,已经浮现。

    天际如一块蓝色的帷幕,慢慢地拉开,然后,缓缓地,一点红色破空而出,绚烂,刺目。

    弘文帝悄悄地移动了一下脚步,有些麻木。

    书房里的灯火,已经黯淡了。

    她在干什么呢?

    这一整夜,又在研究什么呢?

    忽然很想冲进去,狠狠地冲进去,就如哪一个肆无忌惮的疯狂之夜,什么都不管不顾……顾虑太多的人,一生都不会快活的。

    可是,脚步却如灌了铅一般,挪不动。

    似水年华,不能追赶。

    他慢慢地往后走,一直往后走。值守的宫女们,太监们,不敢发出任何的声音,只是战战兢兢地看着举止怪异的弘文帝。

    浪漫又彪悍10

    他慢慢地往后走,一直往后走。值守的宫女们,太监们,不敢发出任何的声音,只是战战兢兢地看着举止怪异的弘文帝。

    然后,他在儿子的房间门口停下来。

    孩子正推门出来,还揉着眼睛,背一把小弓箭。

    “父皇……”

    他嘘一声,拉了儿子的手:“小声点,别吵闹……”

    孩子机灵地住了手,笑嘻嘻的:“父皇,你来找太后么?”

    “父皇来看你,来看宏儿,宏儿这把弓箭很不错。”

    “吓,父皇,我还有一把更好的弓箭呢,你来看……”他拉了父皇的手就进去自己的房间,指着那张紫檀木的弓箭,“父皇,这把才好呢;太后说,等我10岁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把弓箭……”

    弘文帝取下弓箭,仔细一瞧,吃了一惊。他从小骑s,比芳菲还识货,立即问:“宏儿,这是哪里来的?”

    “道长爷爷送我的。”

    “道长爷爷?”

    通灵道长?他怎会有这样的弓箭?这样的紫檀木弓箭,传说中,三国时期的名将黄忠就用的紫檀木弓,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战长沙时他本可以s杀关羽,二人都是英雄,惺惺相惜,一念之下,下不了手,便放了关羽一马。

    “父皇,你说,这箭好不好?”

    他拉一下,大赞:“好,非常好。”

    “哈,父皇,你带宏儿去打猎嘛,用这把弓箭给宏儿猎獐子好不好?”

    “好。等父皇不那么忙了,一定带你去打獐子……”他补充,“今年回平城之前,父皇一定带你去打一次猎……”

    “好耶,那样太后就可以做獐子r炖苹果干了……父皇,到时你也要一起吃。”孩子狡黠地笑,贴在他的耳边,低声:“到时,我叫太后请你,太后最听宏儿的话了……父皇,我们一起吃才好吃……”

    彪悍又浪漫11

    弘文帝也笑起来,也低声地,从怀里摸出一样东西:“宏儿,你把这个给太后……”

    “是什么呀?”

    “给了太后,你就知道了。”

    “太后会喜欢么?”

    “会!一定会。”

    朝阳已经完全升起。

    “太后……太后……”

    孩子清脆的声音,跑进来:“太后,你怎么没有睡觉啊?昨晚一直都在熬夜么?”

    她眼珠子有些红丝,孩子瞧见了,扑在她的怀里,心疼地抚摸她的眼睛,将她有些杂乱的眉毛抚平,奶声奶气地问:“太后,为什么不睡觉呢?”

    她搂住孩子,本是疲倦不堪的,却立即来了精神:“宏儿,太后看一点东西,等一会儿就去休息。”

    “太后,宏儿好开心呢。父皇说,以后宏儿就跟着太后。就算今年度假结束,宏儿也可以不去平城呢。父皇说,要宏儿自己做决定,如果宏儿不去,就可以不去……呀,太后,我才不想去呢,太后去我才去,太后不去,我就不去……太后,你看,这是父皇说的耶……”

    孩子手里拿的,竟然是一道圣旨。

    是弘文帝亲笔书写的。

    在这之前,关于孩子的教育,抚养问题,他从未下过书面的正式文件,纵然之前任命京兆王等做太傅,也只是口头的。

    她仔细地看了圣旨,如何不明白?弘文帝,这是完全要打消自己的顾虑。

    君无戏言,一旦下了圣旨,当然就不能更改了。

    而且,他还让儿子亲自把圣旨带回来。

    她下意识地看门外:“宏儿,父皇来过么?”

    “很早就来了,现在已经走啦。”

    她苦笑一声,跟弘文帝之间,不知为何变成了这样,连当面的沟通都很困难了。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她毫不怀疑,自己和弘文帝,只怕是老死也不相往来了。

    浪漫又彪悍12

    连续几日,冯太后都在单独召见鲜卑大臣。这些人,都是曾经跟随她诛杀过乙浑的。毕竟是挟持着道德楷模太后的余温,加上陆泰等人被派去了前线,没有人在旁边煽风点火,大家的态度都前所未有的恭敬。

    冯太后一改昔日的低调,晓畅论辩,向大家陈述利害,逐一地做说服工作,当然不忘了保障他们自身的利益。众人一寻思,再怎么变,自己等人暗地里吃亏,内里,赏赐更加丰厚,一个个,便都表示了赞同。

    男女有别,君臣有别;弘文帝自己不方便,也没法出面的事情,冯太后很快便敲定了。

    几日之后,弘文帝和冯太后,终于在慈宁宫正式见面。

    双方都保持着非常慎重的态度。弘文帝固然一身天子龙袍,就连冯太后,也是一身太后盛装。

    小太子很少看到这两个人如此正襟危坐,那么官方——他惊奇地坐在一边,也不敢撒娇,只是认真地听着。

    “陛下,这是我根据王肃,李奕等人递交的奏折整理出来的均田制彻底推广法案。”

    弘文帝接过来,仔细地看了:“太后辛苦了。”

    见她默了一下,又道:“朕于文治一道,实在不甚精通,多亏太后出谋划策。谢谢。”

    “均田制,是北国改革的根本。之前,我们谁都没有经验,所以,反反复复,走了一些弯路。其实,那些暴动的平息非常简单,只要奴隶们得到了田地,能吃饱饭了,就绝不会继续闹事……当然,陛下,你知道,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上,奴隶们也好,农民们也罢,但有一口饭吃,一件衣穿,但有三寸活路,都不会揭竿而起……”

    弘文帝凛然心惊,毕竟是皇家子弟,毕竟是马背上的鲜卑人!之前,谁能想到这么深远呢!他沉声道:“朕之前是失策了,若非一时短浅,也不至于丧失了当初的大好局面。幸好太后宽宏大量,不曾怪责。”

    彪悍又浪漫13

    弘文帝,这是在认错呢!

    真是稀奇,生平第一遭。

    芳菲当然不会嘲笑他,由衷道:“陛下,这一次,就算能够暂时平息了奴隶们的暴动,但是,要长期稳定均田制,三长制和俸禄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鲜卑贵族们的反对,完全可以预料,希望陛下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朕早有心理准备了,只等这一波事情完结,马上辅之以接下来的改革……如果你需要李奕等人的辅佐,请随时调遣。”

    “不错,这正是我要向陛下提出来的呢!我发现,李奕的兄弟李冲,见识法度还在李奕等人之上。以后,我想任用他们兄弟二人……”

    弘文帝十分干脆:“行。如何任命,完全由太后决定……”他自嘲地笑一下,“当然,朕不希望,百年之后,人们嘲笑朕是个昏君,不希望北国就这样毁在朕的手里……”

    “陛下有此雄心壮志,真乃北国之福。”

    ……

    只有小太子,不时地看看父皇,又看看太后,但觉这两个人,客客气气,相敬如宾,闻声细语地谈话——呀,好不习惯!

    他小小的心里,甚至有点儿遗憾:以前,父皇和太后,不是这样的呀!

    他们谈笑风生,他们一起吃饭,他们甚至轮换着搂抱自己。

    为什么现在,不是这样呢?

    客气而疏离——

    就连小孩子也能感觉到的那么巨大的裂缝!

    很快,弘文帝便颁布诏令,彻底贯彻之前的均田制,严令禁止鲜卑贵族侵占自耕农们开垦出来的土地,严禁掳掠和贩卖奴隶……

    这是实质上,已经废黜了北国的奴隶制度。

    和南朝一样,北国真正开始了封建化的农耕政策。

    政令一出,又辅之以北国强大的军队威慑,各地的暴动很快平息。来年春日,北国各地,田园青青,六畜兴旺,几乎没有任何荒芜的地方。

    这一年的夏天,君臣再次到北武当度假。

    紧锣密鼓的,便是展开了三长制和俸禄制的变革。

    讨论,是冯太后亲自主持的。这是她许久以来,再一次正式亮相。

    ————ps:今日到此。编辑大人终于通知我,说一路芳妃的下册,四月份能出来了!哦也,等了好久了,大家也等辛苦了。估计本书将在纸书上市不久后结局,大家等不了多久了:)))嘻嘻。辛苦了,我也累死了,多谢大家,每人亲三下。我爱你们……

    癫狂1

    这一年的夏天,君臣再次到北武当度假。

    紧锣密鼓的,便是展开了三长制和俸禄制的变革。

    讨论,是冯太后亲自主持的。这是她许久以来,再一次正式亮相。

    先是“俸禄制”。这几年来,弘文帝最先从肃清官吏的贪污腐败着手,但是小赏小罚,都只是短期性的,根本不可能革除贪污受贿的风气。

    弘文帝有心攻克难题,他下诏书说:“官员凡是收受一只羊、一斛酒以上的,一律处死,同时行贿之人以从犯论处。如若有人揭发尚书以下官员的贪污罪状的,则可以取代被揭发官员的的职位。”

    诏书一颁布就吓坏了不少人,这可是非常重的惩罚措施了,要搁到现在,一多半的官员恐怕脑袋都保不住了。

    大家赶紧联名推举京兆王和任城王又去劝谏。京兆王说:“这法子怕是行不通。从前周天子的时代,即便是小官,都有找人代耕(即雇佣农民代为耕田)的俸禄。现如今我们皇朝的达官大臣,辛勤付出却毫无回报。陛下让收礼的官员受刑,让揭发的人代替他的职位,微臣担心j人有机可乘,真正的忠臣则会灰心丧气,想要如此就得以简政民安,也太难了吧!于今之计,还是得参照过去的律令,对于清廉的官吏颁发俸禄以作为奖赏。”

    京兆王的建议,实际上是以赏“清官”取代罚“贪官”,来避免严刑治贪可能引发的危险。表面看起来严惩贪官大快人心,但若真正c作起来,的确很可能像他所说的那样,被小人所利用,造成社会的动荡。

    光靠惩和光靠赏的手段都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贪污现象的,只有从制度上来规定和约束,才会有所成效。

    弘文帝觉得京兆王所言有理,只好又废除了这道法令。

    如此一来,贪污又开始猖獗,治标不治本,弄得弘文帝非常头疼。

    癫狂2

    直到去年夏天,因为奴隶暴动的事情,终于和冯太后开诚布公,解除了冰冻期,两人为了北国的利益,结成了相同的意见,方才真正接受了冯太后的政治主张。

    于是,弘文帝去年返回平城开始,带回了和冯太后讨论下制定的一切草案,回去后就颁布诏令,将班俸禄彻底制度化。

    具体举措是:“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新制度说到底,就是增加百姓的赋税,用这部分收入来作为官员的俸禄。有了俸禄保底,你官员要是再被发现用各种名目收受赃款,就要严惩不贷。换句话说,以往官员利用职权对百姓三番两次征收的钱财,由政府一次性征收的赋税所取代。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至少可以避免被各级官员无端盘剥搜刮,他们自然是以接受为主。

    然而对于官员情况就不同了,俸禄制一颁布,一个月中,赃款受到查处的一下就倒了一大片,其中包括弘文帝好几名嫔妃的父兄,舅舅,叔伯之类的亲戚,有四十多名官员,由于贪污数目超过了限额,被下令自裁或处死。

    这下子那些贪婪成性的鲜卑官员可就坐不住了,皇上简直是用“白色恐怖”政策断了大伙的财路啊,怎么受得了?做官不能贪污,那谁还愿意做官啊?

    所以,这一年的北武当之行,大家又推举了京兆王和任城王做说客,代表鲜卑贵族们上奏,说还是恢复旧体制为好。但是,京兆王鉴于上次的教训,而且,他和弘文帝的关系十分亲密,知道弘文帝本人是坚决想要肃清贪污腐败,不想在这个紧要关头,和弘文帝对着干,因此,便婉言拒绝了鲜卑贵族们的笼络。这一次,倒不出头了,便让任城王挑大梁。

    偏偏这个时候,弘文帝又在路上偶染了风寒,一来北武当就病倒了。

    癫狂3

    偏偏这个时候,弘文帝又在路上偶染了风寒,一来北武当就病倒了。

    御医诊断,说他c劳过度,要好好休养半个月,但是,群臣意见太大了,不可能让弘文帝抱病半个月不见人,所以,便由冯太后出面。

    冯太后明白任城王背后的这股力量来势汹汹,也早就预料到了这次俸禄制下去的后果。所以,在任城王等出面之前,先召集李奕兄弟商议。

    冯太后这些年来,和这些鲜卑贵族们斗智斗勇,每一次的政令一出,便是风起云涌的反对之声,但觉身边的人才,更急需要壮大,

    真正要出手,身边当然不能没有得力助手。她左右权衡,便将李奕兄弟留在了北武当,平素但凡的出谋划策,主要来自他们。李奕还是负责工部的事情,而李冲,则基本上是正式的内务府秘书令,完全充当了冯太后的第一秘书。

    他的业务能力,甚至远在李奕等人之上,完全担负起了冯太后对外联络的任务,他们兄弟又和高闾,王肃等人交好,这样,才真正形成了一个以冯太后为首的,巩固而坚定的汉族文士集团。

    但是,光有汉臣,也是不够的,因为,起码三五年内,他们都不可能彻底具备抗衡鲜卑贵族的势力,所以,收服一部分鲜卑贵族也是必要的。最佳人选,当然是东阳王和他的那个派系人马。虽然东阳王等逐渐地也成为了自己的心腹,但是,较之其他庞大的反对势力,还是根本不可比拟的。

    尽管,芳菲心里是不太愿意如此形成坚固的皇太后一党,但是,这些改革政令,如果没有拥护者,简直不可想象,自己凭什么去动员那些鲜卑贵族?自己有什么办法让政令畅通?她隐隐地预料到,如此下去,自己和弘文帝之间的裂缝,必然会越来越大。但是,目前为止,也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

    癫狂4

    为了考察俸禄制的施行情况,她今年开春就派了李冲秘密回到京城。李冲也是日前才匆忙从平城赶回来的。

    冯太后拿出厚厚的联名奏折,叹道:“现在反对俸禄制的声音非常激烈,李冲,依你之见,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