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都市小说 > 混在媒体 > 第 2 部分

第 2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从机场到市区的半个小时时间,乘客们告诉了林枫劫机的每一个细节。林枫只是盲目的用采访机录着,心里却想着,就这件劫机案而言,全世界没有人有我知道的多。

    11:45分,林枫赶回台里的时候才发现,几乎全台的工作人员都在台里等他回来。

    “采到了什么?”陈台长着急的问。

    “全部细节!”

    这一瞬间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陈台长立即做了一个决定,晚上的节目延长至12:30分,然后亲自c刀,把林枫带回来的素材带进行编辑。

    那一夜林枫怎么也睡不着,他太兴奋了。这也难怪,做记者的有几个人有这样的机会进行报道?

    第二天一大早,林枫就赶到台里,他想知道头天的报道到底轰动程度到什么地步。一到广电厅一楼,就看到了一张大红榜,这是商业台自己贴出来了,表彰有昨晚报道中有出色表现的同仁,每人还发三百元奖金。而旁边还有两条通知,一个是下午两点钟,各系列台台长开会,下午四点钟,商业广播电台全体人员开会。

    下午两点钟的会议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林枫不得而知,而下午四点钟的会议让林枫多少感觉出了点火药味。

    先是厅里的某位领导发言,大意是批评昨天商业广播电台无视新闻纪律,报道有关劫机案的情况,另外就是转发宣传部的通知,今后如有出现劫机案等新闻时,不得私自报道,必须按照新华社的统稿。

    可陈台长的发言口径有了明显的区别。

    “各位同志,昨天我们关于劫机案的报道没有听从宣传部的通知,这主要的责任在我,首先我要做一个检讨。但我们的报道还是引起较大的轰动,树立了我们商业台的地位和在市民心目中的影响力,我认为应对参与此次报道的同志再次给与表彰。从业务学习的角度,我们昨天的报道还是有很大问题的,昨天的报道我们把劫机的全过程和细节描述的太过详细,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诱导犯罪。关于宣传部对我们的这点批评,我们要虚心接受。”

    陈台长的话还没说玩,台下就掌声雷动起来。

    做为新闻改革的先行者,无疑陈学武是相当成功的,可是就领导艺术而言,陈学武却失败了,在许多的领导心里扎下了一个祸根,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在商业台的鼎盛时期,陈学武不得不卸掉领导一职。

    林枫在这次报道中开始走向了成熟,但他也似懂非懂的知道了新闻不是你想做就做的,当一个成功的新闻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第一章 9…10

    9

    从劫机案报道之后,滨海市又恢复了平静,林枫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只好继续在滨海市商业广播电台“实习”。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找到了工作,有的都开始领工资了。但林枫心里还有一点儿奢望,那就是由于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色,可以被破格录取。

    等待的日子是相当不好过的,同学们都来电话打听林枫的去向,林枫只能是一味的说快了快了。回家的时候是林枫最担心的时候,老爸老妈每天都要问他一遍,工作怎么样了,如果商业台没有希望赶快找其它工作,不然的话将来没有工作可就麻烦了。

    林枫为了工作的事也和林秋主任谈了好几次,每次林秋主任都说,你会成为一个好记者的,可是你的学历不够,我们正在争取,不要太着急,心急吃不了热馒头。

    一转眼就到了春节,林枫算了算他到商业台整整四个月了,可是还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有机会进到商业台。马上就要回校做毕业论文了,如果还不能定下来,可能就会不但没有机会进商业台,就连学校安排的其它机会都将错过。

    大街小巷都飘荡着卓依婷和金铭的拜年歌,孩子们穿着新衣在大街上欢快的叫喊着。林枫可没有这么好的心情,他不明白商业台为什么要这么对他,工作的事一点没有着落,可是春节却安排了他替班,而且还当上了主持人,从大年三十到大年初四,每天三到四小时的节目。

    这是林枫觉得最难过的一个春节,工作成了他唯一的乐趣,好在有不少听众已经认识了他。这种y郁的心情一直伴随他,直到元宵节那天,下班前林枫有点事要到录音间去找一盘带子,路过台长室门口的时候,突然听到台长室里传来林秋的声音。

    “为什么春节加班费大家都有,却只给林枫100块钱?元宵的过节费他也没份?台里又不是没有小金库?其实厅里对他在劫机案中的表现有意见,早就该告诉他了,明明知道他进不了我们台,还要一直对他说努力,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也是想给他机会。”声音一听就是陈台长的。

    “可是给机会,也要给人家钱,这么不明不白的用人家,我们是不是有些太过分?”

    “……”

    接下来的话林枫再也听不下去了,他也顾不得再去什么录音间了,急急忙忙的就冲出了办公楼,他是怕在别人面前掉下眼泪来。

    冬天的雨特别的凉,打在林枫的脸上还很痛,可林枫一点感觉都没有,他在想,我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让人家这样耍来耍去?也许我这辈子也没有什么机会再做这一行了。

    有一个事实是不可能改了,那就是林枫的毕业论文还得做《有关广播事业的改革》,因为为了这篇论文他已经准备了整整三个月,现在再改题目已经来不及了,他向台里请了个假,说是要去准备毕业论文。可是他在图书馆里什么也写不下去,那是一种莫名的阵痛,一提起笔,他就想起为广播所付出的那一个个不眠之夜。

    毕业论文在滨海市大学的礼堂进行答辩的,林枫上台的时候,台下的学生就已经开始小声的议论了,一个中文专业的学生,搞什么《广播改革》的论文,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是林枫却非常的自信,因为他知道其他人的论文都是纸上谈兵,虽然他的论文说不上是用血写成的,却也充满了泪水。

    “中国广播事业的改革不但是新闻界内部的改革,也涉及到了中国人事制度的改革,什么时候能够做到我们能为我们的听众提供想要的资讯,什么时候才能算是改革的成功,我们的广播业现在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果一个总编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自己媒体的新闻有决断权,没有足够的人事上的支配权,那么他的改革永远不会有真正成功的一天。”

    林枫在台上慷慨激昂的发言,引起了相当多的争议,在现在看来,这种言论根本算不了什么,可当时,新闻单位的人事可是一个相当关键的东西,没有足够的政审,根本进不了新闻单位,并不像现在几乎所有的新闻单位采用的都是招聘制。

    最终林枫的论文得到了一个优,这也是林枫在大学时代得到的唯一一个优。

    10

    答辩会结束后,林枫更苦闷了,到底还要不要去商业台上班?同学们没等到拿到毕业证书,就开始上班了。林枫想起了林秋,那天上她在台长办公室里为了林枫的事争吵的,也许林秋能帮上什么忙。

    埃非尔咖啡吧离电台并不远,那里的气氛一直对林枫有一种诱惑力,林枫经常开自己的玩笑,说自己有点小资情调。那天下午林枫把自己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次约会就安排在那里。

    “林主任,我不知道该怎么向你说?”

    “有什么事你就说吧。”

    “那天,你在台长那里说的话被我无意中听到了,我是不是就没有希望进到台里了?”

    林秋半天没吭声。

    “我知道我的学历并不高,可是我想我采访的能力您也看到了,应该还说的过去吧。”

    “林枫,你应该知道有很多事情在中国并不是你有能力就行,还有很多无法用语言来说的背后的事。”

    “我知道,可有一点我真的想不通,为什么陈台长看起来人还不错,可对我却是那个样子?”

    “小林,有很多事你并不知道,有的事我也是那天吵完架才知道的。其实陈台长是个很爱才的人,他想了很多办法想把你留在台里。”

    “您不用为陈台长说好话了,那天的话我也听到了,他根本就是想找个廉价的劳动力而已。”

    “小林,误解他了。”

    “可这是明摆着的事。”

    “你知不知道,你已经被有关领导列入黑名单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当时报道一出来,厅里就组织专门的人对我们台进行调查,可就在这个时候,老陈还公开和厅里对着干,对我们这些人进行表彰。这件事最终是要找个替罪羊的,老陈在宣传部的会议上不知作了多少次检讨,可还是过不了关,当时只要终止你的实习,也算是台里的一种表态,可是老陈认为你是个人材,一直想要把你留下来,所以就不同意赶你走。你想想看这是多大的一件事,后来都专门发文,要求各地新闻单位一定要严守新闻纪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台还是一步也不肯后退能说的过去吗?所以后来陈台长让你先离开新闻部,以客座的身份主持节目,还换了一个播音名,就是这个原因。至于钱的问题,台里发你的钱也做不了帐了,只好是给别人发的钱多记一点儿,发给你。”

    林枫听了这番话,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他万万没有想到,自认为做了一条好新闻,竟然产生这么多的后果,而且几乎完全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不过小林,你也别太难过,是金子,最终会发亮的,你也好好想想,我建议你还是继续留在台里学习,如果有机会我们几个包括陈台长一定会全力以赴帮你推荐的。”

    是去是留,林枫面临着人生最大的选择,如果离开可以肯定的是今后再也与媒体无缘了,可是留下来,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谁也不知道。林枫说实话也不想浪费这么一个机会,可如果还在学生时代,还可以向家里要钱,可是如果毕业后天天上班却还要家里养着,那还成什么体统。

    就在林枫最矛盾的时候,他却不知道他生命中的另一半已经悄悄的出现了。

    第一章 11…12

    11

    那是5月份的一天,林枫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宴会,本来林枫根本就没打算去赴宴,可是拗不过朋友一次一次的盛情相邀。

    整个宴会的过程中,林枫几乎一句话都没说,,这倒引起了朋友们的注意。

    “林枫,怎么回事,你平时话多的就没有我们c嘴的时候,今天怎么成哑巴了?”

    “怎么了,林枫,当上名主持就把我们这些朋友放在眼里了?”

    “……”

    林枫任凭他们怎么说,就是不还嘴,他是在强忍着,怕自己在这么多朋友面前失态。

    林枫的冷静却引起了一个女孩的注意。

    这个女孩叫聂真华,在一间船务公司做业务主管,你很难从那娇小的身躯上看出她有多大的能量。

    一场游戏就在林枫和聂真华之间展开了。

    事情是这样的:林枫的朋友王伟看中了聂真华的同事陈铃,王伟在一家国企的下属期货公司里给老板开小车,那老板的家就住在公司的楼上,所以那部车也就成了王伟的“专车”。王伟于是出了一个馊主意,那就是林枫去追聂真华,而王伟去追陈铃,那么他们就有理由一起去谈恋爱,而且两个人同时去找人,也好讲一点。

    那段日子林枫正好挺无聊的,于是就答应了王伟。

    就是因为抱着这种游戏的心态,在宴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林枫突然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聂真华,当我的女朋友好不好?”

    全桌的人一下子全都安静了下了,盯着林枫和聂真华。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件事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聂真华却非常平静的说:“好啊!”

    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却在一场宴会中成为恋人关系,而双方本身并没有什么好感?

    后来当聂真华成为林枫的太太的时候,聂真华才对林枫说,“那时我对你一点好感也没有,反而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奇怪,在所有人的面前竟然提出这样过分的要求,我当时也就是想知道你还会把戏怎么演下去,我也看的出你当时并不是真心喜欢我。”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林枫和聂真华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当然这都是后话。

    林枫有时候觉得自己这个人很奇怪,工作的事懵懵懂懂的就做上记者这行,而谈恋爱也是这样,反正他和聂真华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一场都市爱情游戏。

    之后的生活就象所有的普通人一样,一下班两个人就约会,谈些无关紧要的事,唯一和别人有所区别的事就是那是四个人的恋爱。

    12

    滨海市六月的天气已经热的有些让人难受,林枫在商业台也干了有大半年的时间了,这段时间他是怎么熬过来的,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他是在等待一次机会,一次能让他成为真正记者的机会。

    那天林枫正在台里编辑一条无关轻重的稿子,桌面的内线电话突然响了。

    “您好,商业台新闻部,有事吗?”

    “你是林枫吗?我是陈学武,到我这里来一下好吗?”

    林枫的心一下悬了起来,这几个月,他很怕接到陈台长的电话,因为他怕陈台长顶不住压力,把他开了,不然他至少可以在商业台干些他爱干的事,同时还还可以多学点东西,为将来做准备。

    从新闻部到台长室只有十来米,可是林枫走得很累,每走一步好像脚都灌了铅,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陈台长的办公室门开着,林枫从外面看进去,里面只有陈台长一个人,在看着什么东西。

    “您好,您找我?”

    陈台长并没有马上回答他的话,只是把老花镜从脸上拿下来,很平静地看着林枫。

    “你觉得最近在台里干的怎么样?”

    “还行,谢谢您给了我这个机会。是不是有什么变化?该让我走了?”

    是啊,实习不可能实习一辈子,林枫想。

    “其实我也挺不想让你走的,我们台最近又分进来一个人大的,再加上两个广院的(北京广播学院在行内的简称),可是没有一个能像你这样马上能上岗,而且还做得这么优秀的。”

    “台长,您就不能再留我一段日子?”

    “我也想留你,可是我不能耽误你的前程。该走的最终还是要走的。”

    林枫想,说的倒挺好听的,谁让我的学历又不行,还摊上劫机案这码子事。

    “林枫,我听说滨海市都市频道要招主持人和记者,我想你应该去试试,我和他们的台长也打过招呼了,这是报名表,我想如果让你再呆在我们这儿,只是浪费时间,也不可能有机会了。我们的制度,唉。”

    陈台长再也没有说什么。

    林枫也楞在那儿了,不知该说什么好。

    都市频道的招聘考试是滨海市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向社会招聘主持人和记者,这是媒体这个大门第一次向普通人打开,林枫去交报名表的时候才知道陈台长确实帮了很大一个忙,因为没有关系你可能连报名表都拿不到,就是这样,这次考试竟然有900多人报名,而实际只需要录取7个人,连百分之一的机会都不到。

    考试前两天,林枫还照常到商业台上班,同事们都很奇怪,为什么这么紧张的时候,林枫也不在家好好准备一下。

    林枫却很镇定,如果真的是凭本事考,自己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如果是靠后门的,那再准备也没有用。

    对于这次考试,聂真华的态度到是可有可无,因为一个多月过去了,两个人在一起还没有任何激情,但约会好象是一种例行公事,如果哪天没见面,一点都不会想对方;如果有什么感觉,那就是有点奇怪,王伟和陈玲到底怎么了,不大参加四人约会了。

    第一轮初试,林枫很轻松就入围了,可没想到到第二轮麻烦就开始了。谣言纷至踏来。

    “林枫是商业台送过来卧底的。”

    “林枫关系硬的很,他不用考就可以进,我们是陪他玩的。”

    “林枫因为劫机案的事已经被宣传部列入黑名单了,他就是考上了也白考。”

    “……”

    林枫自己也被这些谣言搞的不知所措,考还是不考,机会不容错过,他对自己说,如果没考上,那就去聂真华帮他找的公司上班,从此不再吃媒体这碗饭了。这种心态在后来的媒体界特别容易出现,可是林枫恐怕还是滨海市遇到这种左右为难事的第一人。

    林枫至今还记得他那天朗诵的文章是台湾诗人陈启佑的作品《永远的蝴蝶》,十年之后他还可以准确地背出这首作品。

    十来个考官在台下一字排开,面无表情。可当林枫报出自己的名字后,底下的考官开始交头接耳,的确,林枫还没有正式进入滨海市的新闻界,已经成为滨海市新闻界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了。

    “永远的蝴蝶,陈启佑。那一夜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着红、黄、蓝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的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到现在林枫还是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每次一读起这首散文,他还是不由自主的会想起那天的情景。

    三分钟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林枫朗诵完了以后,台下竟然一点声音也没有,考官都静静的坐着,林枫不得不又清了清喉咙,考官们才反应过来。

    “可以了。帮我们叫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