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魏能臣 > 第1380章 移星换斗,遇佛杀佛(一)

第1380章 移星换斗,遇佛杀佛(一)

多的粮食。

    更有甚者,有人把自己的耕地,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某一座寺庙,再租过来耕种,以此逃避国家的田赋!

    因此寺庙全成了大地主,少者数百顷、多着上千顷,依附的百姓就更多了,仅仅是许昌城周围,就有数万百姓为寺庙耕种!

    另外吗,如果寺庙招收沙弥,也会优先挑选那些、依附于寺庙的农家子弟,路上那些穿着干净、精神饱满的幼童们,就是去寺庙出家的……

    一旦被寺庙看中了,成为正式沙弥,就有衣服穿、有饱饭吃,每月还有散碎银钱,可以贴补父母家庭,还不用服兵役、徭役、赋税,这可是一等一的好事呢!

    那些生活贫苦的百姓,往往留下长子--娶妻生子、延续血脉,其余的儿子统统送到寺庙去,就算当不成沙弥、当个杂役也是好的!

    如果被某位高僧看中,收为入室嫡传弟子,从此坐莲花、披袈裟、念经文……一辈子受人尊敬、得享清福不,家人也能荣华富贵,一跃成为地主豪强!

    “佛门如鱼,百姓如水,二者相依相存,已经密不可分了,无水鱼固然必死,无鱼水也会腐朽呀!”

    “若是竭泽而渔,则百姓必反无疑,若是坐视不理呢,等这条鱼慢慢长大、化为鲲鹏的时候,可就风云色变,毁灭地了!”

    ………………

    萧逸叹息着摇摇头,如果自己出手灭佛,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不是念经的和尚们,而是手持锄头的农夫,因为没收寺庙田产,就会伤害他们的利益!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谁敢动他们的命,他们就跟谁拼命,一想到数万农夫、农妇,举着锄头向自己冲过来,萧逸不禁倍感头痛,看来灭佛的事情,还得从长计议呀!

    不过吗,就算是千难万难,萧逸也要迎难而上,佛门正在崛起阶段,实力、影响力还不算太大,现在出手灭佛的话,最多是社稷动荡一下,还不至于动摇根基。

    如果过上百余年,佛门真正做大之后,再想触动他们的利益,可就比登还难了,不见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都是出动千军万马,高举屠刀、血流成河……

    “咚!--咚!咚!”

    很快到了紫云山下,只见峰峦叠翠、云雾缭绕,各处的山峰之上,全都坐落着寺庙,起码有数十家之多,且有钟鼓之声传来……

    人们按照各自供奉,向不同的寺庙走去,也有财大气粗的土豪,同时供奉几家寺庙的,萧逸则驾着马车,直奔此行目的地--隐寺!

    在众多寺庙里面,隐寺规模中等、香火一般,修行的和尚也不算多,之所以去那里,是因为它的主持不一般。

    隐寺的主持--一戒法师,本来在颐寺出家修行,乃是一休大师的师弟,而且是戒律院的首座(在和尚的等级中,首座是住持的接班人),此人饱读经典、学问渊博,还有一手‘摸骨算命’的绝技呢!

    一休大师圆寂之后,按理颐寺的主持位子,应该由一戒大师接替的,没想神光和尚异军突起,用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笼络了寺庙中大部分和尚,最后公推为新主持!

    神光成为主持后,一改师傅闭门苦修、不问世事的规矩,大开寺门、广收信徒,香火钱滚滚而来,还不断游走朱门大户,与达官显贵们结交,甚至影响国家大计呢!

    短短几年时间,颐寺兴旺发达,僧侣人数增加近十倍,成为了许昌城第一大寺庙,堪与祖廷白马寺相媲美了,不过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引起一些老成僧人的反对!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颐奇的恶性膨胀,必须引来四方瞩目,进而给佛家带来灾祸,一戒大师就是代表人物了,极力反对神光的做法,二人争吵不断,裂痕也越来越大了!

    结果就是,师叔侄二人彻底闹翻了,一戒大师领着部分弟子,离开颐寺住到城外,四方化缘、筹措钱财,修筑了这座隐寺,自任主持大和尚!

    颐寺、隐寺同出一源,可是两座寺庙的关系吗,只能用势同水火、老死不相往来形容了,这在佛门是公开的秘密!

    有一位伟人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了,兵法也有云:与一人相斗难,与二人相斗易!

    萧逸此行的目的:一是探探佛门的底蕴,寻找下手的机会;二是想见见一戒大师,利用佛门内部矛盾,来一个分化瓦解、以佛制佛!

    ?  ?还是卡文,灭佛这个坑太深了,自己把自己给坑了…………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