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魏能臣 > 第649章 三大重臣

第649章 三大重臣

,必得其利!”

    萧逸更看重西凉的兵源,因为自然环境的原因,中国人的分布有一个特点,越是往北就越凶悍,打起仗来悍不畏死,南方的百姓则相对温和一些,更擅长读书写字!

    袁绍占据的青、幽、冀、并四州,全部在黄河北岸,气寒冷,环境恶劣,是出产下精兵的地方,相对的,曹营的军队大都是徐、兖、豫、司四州子弟,这些地方相对富庶,士兵骨子里缺少一些血勇之气,对抗河北的虎狼之师,不占优势呀!

    “再者,中原地势平坦,沙场决战,更多的依靠骑兵冲击,西凉是著名的产马之地,若能收入手中,我军就可以大规模的扩充骑兵,皆时纵横驰骋,下无敌!”

    “萧郎的对,骑兵纵横,才能下无敌呀!”

    “军中缺马,若能得到西凉养马之地,我军的战斗力可以一路狂飙!”

    “大将无马,如折双腿,为了西凉的战马,拼一把也是值得的!”

    ………………………………………………………

    萧逸的话引起了武将们的强烈共鸣,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骑兵出现在战场上,很快就取代了沉重的战车,纵横驰骋,千里迂回,冲击力更是强大无比,在战场上,只要运用得当,一万骑兵可以冲破十几万步兵,分割包围,逐个歼灭,是当之无愧的诸兵之王!

    骑兵的战力惊人,成本也很高昂,诸侯们都想组建大规模的骑兵,用于下争霸,可是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是缺少战马呀!

    战马的养育非常困难,除了优良的品种之外,必须有宽阔的草场,干净的水源,充足的阳光,还要寒冷、多风、多雪、多狼……,唯有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善于奔跑,性格强悍的战马,至于中原百姓家里畜养的那些,只能用来拉车、转磨,只是大号的驴子!

    下虽大,出产战马的地方只有两处,一是漠北草原,一是河西走廊,这两个地方的战马赫赫有名,也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漠北环境恶劣,灾害不断,匈奴人盘踞于此,以游牧为生,那里出产的战马,性格强悍,能挨风雪,有耐力,能吃苦,对饲料的要求非常地,冬能自己刨开积雪,寻找草根吃,缺点就是身材矮,负重能力稍差,而且跑的不快!

    西凉气候干燥,风沙也大,那里的马匹身材高大,善于奔跑,有长劲,度快,下名马几乎都出于此,却是最佳的战马来源,不过吗,西凉战马比较娇贵,对饲料的要求很高,脾气也不好,喂养起来很困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萧逸家里的‘白菜’,好吃好喝,不爱干活,那就是马大爷呀!

    袁绍占据河北四州之后,从匈奴人那里得到很多战马,大量组建骑兵部队,势力剧增,这也是他能成为下诸侯之的原因之一,同样的,袁绍听取谋士田丰的建议,对黄河南岸实行经济封锁,不让一匹马驹落入曹军手中,这一招可谓狠毒!

    沙场征战,射人先射马,战马的损耗往往还在士兵之上,再加上疾病、受伤、老化……,一年下来,军队里战马的损失都在五成左右,至少几万匹的缺口,这几年,如果不是萧逸从西羌部落弄到一些战马,曹军的骑兵早就解散了!

    战略上必须打,战术上可以打,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曹营集团有没有实力打这一仗,想到这里,众人的目光转向荀彧,这位大管家的态度如何呢?

    有人做过比喻,曹营三大重臣,能力各异,就像大汉的开国三杰,郭嘉智谋百出,马行空,堪比张良,萧逸百战百胜,攻无不克,堪比韩信,至于荀彧,治理国家,安抚百姓,就是萧何,正是有他们的辅佐,曹操才能雄踞四州,虎视下!

    “诸位,西凉重地,兵马俱精,取之有益,失之有害,如今马、韩交兵,十二郡乱成一团,可谓赐良机,若不出兵攻取,悔之晚矣!”

    荀彧长身而起,的慷慨激昂,不过脸上的神色却很暗淡,还充满了愧疚,“不过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老夫无能,国库之中~~没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