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都市小说 > 雕龙刻凤 > 第 61 部分

第 61 部分

过想想官场上的事情,谢斌也就释然了,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没什么共同话语,自然就不需要太过在意。

    当然,谢斌还是因此而小小的火了一把,或者说是在福禄寿喜老寿星火了一把。当这一件精致而动人的摆件作为主角在新闻上出现了三到四秒钟之后,立刻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人的目光。

    省级的文化博览会规模是不小,但是不等于是说人人都会有兴趣来看,尤其是云省本地人,更觉得没什么好看的。

    这次博览会,参展项目除了玉雕之外,还有手工艺编织刺绣、服饰染织服装、民间陶瓷、茶、旅游纪念品礼品、民间收藏、奇石古玉、仿古与古家具、玻璃制品以及新型工艺品比如说银制品、3d打印工艺品等等。

    而这些东西对本地人来讲,大都就是身边的东西,并不怎么好奇,来这里的除了外地的游客之外,就是那些到这里寻觅商机的商人,剩下的都是各行各业的爱好者。

    但是谢斌这件老寿星,从造型到色彩,都是属于那种雅俗共赏的水准,不是纯粹讲究艺术的,普通人反倒是更喜欢看着这种超出常规的雕刻方式。因此,谢斌这里的游客激增好几倍,甚至挤的有些水泄不通。

    人就是这样,大众越感兴趣,其他人也跟着好奇,要是一件东西无人问津,就是再好也不会有多少人去关注。为此,主办方不得不特意安排几个保安围在谢斌的展台周围来维持秩序。

    这种待遇让谢斌遭受了不少眼红,没办法,整个大厅也就谢斌有这种待遇,这让其他的同行情何以堪?似乎谢斌才是这里的主角一般,把整个大厅的风头全走抢走了。

    不过谢斌却乐在其中,因为随着游客的越来越多,问价讨价还价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成交量依旧为零,但是这种感觉却让谢斌觉得非常熟悉,好像是又回到了以前摆地摊时的那种状态。

    只是以前为了几十块钱而费尽心机和手段,现在却是纯粹的享受那种漫天要价的快感。事实上,谢斌这里的物件,也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

    来这里的时候,谢斌是精心挑选了几件好东西来撑场面,在一品鉴标价最低都在一千万。而此时谢斌要加更高,平均高出了两成,这样的价格别说是普通游客和民众,就是有钱人也得好好思量一番。

    毕竟真正的有钱人,没几个会在这样的场合消费,如果是几十万这样的价格,倒是不缺乏买家。谢斌就眼睁睁的看着隔壁的沐风卖出去了好几件,都是那种中档物件。

    这博览会其实就是一个汇聚各行各业在一起的大卖场,既可以单件购买,也可以商谈大批量的批发。而对于参观者来讲,这就像是赶集一样,五花八门的东西什么都有,除了要买点东西之外,看热闹才是真的。

    而对主办方来讲,就是纯粹的捞钱捞政绩的手段了。这么一场博览会下来,光是场地费就差不多能上千万了,再加上门票什么的,这来钱的速度丝毫不比谢斌这些人差。

    不过这也算是双赢吧,大家各取所需,然后皆大欢喜。开幕当天忙活了一整天,却一笔买卖都没能做成,这让谢斌有些小小的郁闷,尤其是看到沐风那得意的笑容之后,郁闷更盛几分。

    沐风难得的在某方面压倒了谢斌,搂着小王的腰肢笑道:“老大,赶紧开张啊,千万别连摊位费都赚不回来。”

    谢斌耸耸肩,“急什么,我要是开张了,一件就够你忙活好几天的。”

    这倒是事实,不过沐风不在乎,他其实是不愿意管这些事情的,不过他的爸爸交代下来了,他也不得不守在这里。要不然的话,早就跟小王不知道跑什么地方去潇洒了。

    第八十六章 瓷刻

    其实在这样的博览会上,玉雕作品大都以创意为卖点,很少有翡翠手镯这类的物件,以摆件挂件把件最多,大都是各自的代表性作品,亮点很多。

    对于真正懂玩的行家来说,这里好玩的东西不少。不光是玉雕展厅,包括其他几个展厅,好玩的东西都不少。

    尤其是云省的少数民族非常多,那种特色的艺术品和手工艺作品也精致,很有特色,像是手工编织的工艺品,还有那些特色的织染服装,都是这次博览会的亮点所在。

    谢斌自己转了转,也发现不少好东西。而让谢斌最感兴趣的,却是另一种他从来没有听说过也没有想过的雕刻方式。

    当时谢斌在四号展厅兴致勃勃的溜达,里面那些民族风采非常浓厚的工艺品让谢斌有些流连忘返。溜达到一个自己搭建的展台边时,谢斌的眼前一亮,被展台上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白瓷一下子吸引住了。

    这次的博览会并不缺少瓷器出场,还有一些是玩家自己收藏的古瓷,拿出来跟藏友们交流的。但是这却不是古瓷,而是完完全全的新瓷。这次瓷器造型没什么奇特的地方,瓶子小碗小盘子小碟子都很常见。

    但是这些瓷器不管造型如何,总体的颜色却都是白色,也就是所说的素色,而且大都比较轻薄。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瓷器身上的画像,非常的奇怪,不是画上去的,也不是烧上去的,反而是刻上去的。

    这些瓷器上的画,多山水画,也有人物画和头像画。这些被刻在瓷器上的画风格各异,但是跟素色的瓷胎搭配在一起,多了一种奇特的美感。不但有传统书画的韵味,还有着传统瓷器所无法表达出来的质感。

    展台的主人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眼镜一脸的严肃,手里正拿着一把刻刀在表演,对众人的围观彷佛没有觉察到一般,一心一意的雕刻手里的一只轻薄的盘子。

    谢斌看的也有些出神,他没想到雕刻还可以这么玩,在瓷器上玩雕刻,一般人听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瓷器的表面坚硬清脆,一般人想来根本没办法下刀,可是在这位师傅的刀下,这瓷器的釉面就像是j血石的石质一样听话,完全没有崩裂的迹象。

    要知道,这瓷器雕刻可要比翡翠雕刻的难度还要大,因为瓷器是高温烧制的,再经雕刻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裂痕和崩裂的现象。

    想到这点,谢斌对这位老师傅就多了几分佩服。而且在看这位老师傅的手艺,除了对瓷器非常了解之外,这一手画功也不简单,这些瓷器上的画,不管是山水还是人物,都非常精致,布局大方而雅致。

    简单的素色画面上,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完全不输于上好的宣纸上画出来的作品,书法功底同样非常不错,刻出来的字刚劲有力,金石味儿十足,让谢斌非常喜爱。

    谢斌靠近,指着一件白色的人物画小碗问道:“可以上手吗?”

    中年人闻言,诧异的看了看谢斌,点点头道:“可以。”

    谢斌也不管中年人的目光如何,双手轻轻的捧起小碗,细细的观摩。这小碗就好跟普通人家吃饭用的碗差不多,但是要轻很多,也很薄。谢斌用食指轻弹,发出清脆的声音,这做工,确实是非常好。

    然后对着大厅里的灯光仰头一看,小碗表面的刻痕立刻从内侧映了出来,感觉非常的别致。再用手轻轻抚摸表面的刻痕,可以感受到微微的摩擦感,但是并不强烈,应该是涂了类似于染色蜡一类的东西。

    在谢斌拿着这个小碗把玩的时候,有几个人问价了,谢斌听了听,这家伙最低价都在一万块,而且不讲价。

    当然,要说起来,这个价格还算是比较公道的,一个是这东西做起来不简单,二是这东西的艺术含量也不低,收藏价值更高,甚至比一些竹木雕刻或者字画的收藏价值还要高一些。

    因为瓷器这东西容易保存,而且观赏性和把玩性都很强,不会变形,不怕潮湿蚊虫等等,不受天气影响。只是瓷刻一行比较冷门,也少有传世之作,不为大众所知。

    谢斌也是在看到这人之后,才想起自己爷爷似乎说起过这样一门雕刻工夫,好像是在江浙以及闽省一带比较多,其他地方不常见。

    此时再看,谢斌觉得这瓷刻的技艺应该还有非常大的潜力,这要是真能发扬光大,前途不可限量呢。

    收藏这一行当,看重的无非就是极点,一是艺术含量要高,二是能够长久保存。有了这两点,就很容易受到大众的喜欢。而瓷刻完全拥有这两点,而且还都比较出色。

    只是收藏这一行,有的时候跟风现象非常严重,一旦某一样东西受人追捧,这价格很快就涨了起来,而且只会越来越高。

    就像元青花一样,谁都知道它能卖出那么高的价格是经过炒作的缘故,但是架不住跟风现象太严重,现在不用炒作,这元青花的价格依然在稳步上涨。

    还有无色翡翠,在以前的翡翠行业里,单纯无色的翡翠根本不值钱,相当于废料一般的存在,哪怕是底子再好。可是后来经过一番炒作,无色的翡翠竟然也能卖出不少的价钱。

    而主要的原因,还是无色的翡翠在底子好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非常的漂亮。冰种以上的无色翡翠,经过加工以后,也可以像是水晶一样璀璨夺目。但是这是在经过商家有意识的引导和炒作才有现在的状况。

    所以,谢斌看到瓷刻的第一反应就是漂亮,第二反应就是这东西有发展前途。但是因为关注的人不怎么多,所以价格才一直上不去。

    看着这些美轮美奂的瓷刻物件,谢斌寻思着自己要不要学学这门手艺。不过看看那老师傅的动作,似乎也没什么难度,无非是在雕刻的时候,力度要把握好。

    而这点,谢斌相信自己的异能。毕竟他的书画以及雕刻方面的基础东西完全没有问题,而其中最大的难点在谢斌的异能面前又一文不值。想要学会,再简单那不过了。

    不过谢斌依旧需要一件实物来好好研究一下,毕竟以前他甚至都不知道有这样的东西,完全靠自己的摸索,自然比不上有实物做参照学的更快。谢斌手里的是一件人物图案,上边刻得是李逵断案的场面。威风凛凛一脸钢针一样络腮胡子的李逵,穿着一件极不合身的官袍,怒目圆睁的坐在堂上,两边有衙役数个,堂下跪着两个犯人。

    整个场景很简单,但是人物的形象非常的真,连每个衙役的表情都栩栩如生,而作为主角的李逵就更形象了。夸张而滑稽的造型,但是却完全掩盖不住那种凛然的杀气和堂堂的正气。

    这一出戏,在原本小说中,只是为了表现李逵的形象而创作出来的。不过后来的人特意挑出来变成段子戏剧,反应的是当时人们对统治者的仇恨,更期望能够有李逵这样的草莽英雄能为他们主持公道。

    而在这件小碗上,将这样的感觉完全给描绘出来了,显然创作者对李逵断案这出戏的了解很深。要不然的话,一般人只会将重点放在李逵的滑稽和逗趣上,而不会关注其他。

    而且,创作者为了加强这种感觉,对李逵头顶的“正大光明”四个字做了艺术加工。四个字并不是常见的楷书隶书,而是采用了类似于孩童涂鸦一样的字体。

    扭扭歪歪的四个字,既显示当时官场的黑暗,有衬托出了李逵率真的难能可贵。总而言之,这件作品确实是非常难得一见的精品,很显然是用心之作。

    谢斌看着这件看似不怎么起眼的小碗,心里很是喜爱。

    行家买东西,看的就是这些,要能够看到创作者的本意,这才算是行家。谢斌自己别的不敢说,在书画审美方面的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最起码,给他一件艺术品,他能看得出好坏来,好在什么地方,差在什么地方。

    这就是内行于外行的区别。要是把这件小碗给其他人看,他们绝对想不到谢斌想的这些东西,也看不出这么一副图案中到底有什么玄机,有的人甚至看不出这画上刻得是什么人物,什么事件。

    谢斌看着又挑了一件山水画的长颈瓶。这长颈瓶造型很优雅,配合着白色的釉面上的山水画,感觉更有味道。

    山水画是谢斌的长项所在,所选的这件长颈瓶自然也不会差在什么地方。不过在瓷器上雕刻出来的山水画跟在宣纸上画出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感觉也截然不同。

    而且因为瓶子造型的缘故,这在作画时对创作者的布局能力要求很高,不然的话,很容易画偏,或者走形。

    同样,这种造型的山水画,也格外的有特点,就像这些,此时转动着手里的瓶子,而随着瓶子的转动,整幅画也似乎在转动一般,一转一个景致,一转一种体验。

    在瓶子上作画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画的整体形态。因为瓶身并不平整,颈部比较细,而肚子又比较粗,这样一来,作画的时候自然不能像在纸面上一样规整,要求能够随机应变。

    同样,因为瓶子是圆的,这画的头尾衔接之处也非常关键,要是衔接不好,就显得很生硬,即便是按照传统画的样式衔接,或者干脆留下大片的空白,看起来也会感觉到一些不自然。

    第八十七章 南陵道中

    可是这件瓶子却没有这种感觉,作者只是在瓶子的头尾处,一上一下的微微错开,同时留下一道空白,在空白处刻了两句诗词,然后整幅画看上去就格外的自然,像是浑然一体一样。

    上面刻得一首诗正是杜牧的《南陵道中》“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这一首词虽然不算太应景,但是却别有一番韵味,正好在整幅画的头尾交接之处,似是整幅画的开头,又像是结尾,颇有一番妙趣。

    拿着这两件自己看上的物件,谢斌问道:“老板,这两件什么价?”

    面色很严肃的摊主放下手里的刻刀,露出一个微笑道:“看样子你也是行家,我也就不漫天要价了,一个八千,怎么样?”

    谢斌确实是有些吃惊,八千这个价格相对来说真的太便宜了,其他人开口问价,不管样式如何,最低都一万块呢。更何况谢斌挑选的这两件,都是此中精品,因此谢斌才有些吃惊。

    看着这个面色摊主,谢斌突然觉得这人应该不是一个以此为生的手艺人,更像是一个老教授一样。也难怪谢斌这么想,真正的生意人,就是碰上识货的懂行人,也不会直接下这么多的价钱。

    就像谢斌,别人看上他的东西,越是识货,谢斌要价越高。当然,这个价格也可以砍下来。只是这开口价却不能低了,不然的话平白降了档次,对接下来的生意没有什么好处。更别说现在这展台的周围还这么多人在围观呢。

    因此,谢斌道有些不忍心,开口道:“八千,不是欧元吧?”却是反着提醒这摊主,价格要的太低了。

    要是一般的生意人,肯定能明白谢斌的意思,或许会顺口接上,“啊,正是欧元”等等。但这位却笑着解释道:“放心吧,我这里只收人民币。”

    谢斌见此,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他自己尽心也就行了。要是别的生意谢斌碰上这样的事情,说不定还会继续砍价,非砍到四五千不可。但是对这位摊主,谢斌却兴不起这样的心思。

    掏直接刷卡结账,然后拿了两个包装盒装好,朝这位瓷刻师傅笑笑,返身离开了。怀里抱着这么两个盒子,自然不适合继续瞎逛,这里人这么多,要是不小心碰碎,总归不是一件好事。

    回到自己的展台时,邹欣彤和刚到这里的两个店员正忙的不可开交呢。谢斌的展台本来就非常吸引人,再有这么三个大美女站在这里接待,好多人干脆围着不走了,拿个相机也不知道是拍人还是拍玉雕呢。

    不过说真的,这玉雕展厅里的美女还真不算多,邹欣彤在这里算是非常出色的美女了,再加上两个店员也是青春靓丽,吸引众人的目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次邹欣彤赶过来,还带来了几十件中档的物件,都是那种比较有特色的,毕竟这里不是商品展销会,而是博览会,物件的可观赏性还是排在首位的。

    邹欣彤带来的也都是翡翠摆件,只有少量的翡翠首饰,而且都是颜色比较稀奇的,像是飘花粉紫春带彩等等,只有两件纯粹的绿色首饰,这两件绿色的还都是帝王绿的手镯。

    这绝对是炫耀实力来了,一般的店铺哪里能凑出这么多颜色水种都这么好的料子?这些大大小小的物件往展台上一摆,再加上灯光的照s,果然是灼灼生辉,让沐风都有些叹气:“老大,你从哪里弄的这么多好料子?”

    沐家倒不是没有这样的料子,但那是因为他家主要是做原料生意的,而且这么多年累积下来,好东西自然多。可是谢斌这店开张不到一年,却能够拿出这么多颜色各异的料子出来,自然惹人注目。

    谢斌嘿嘿一笑道:“比不上你家,看着你家那块重达一吨的冰种飘花翡翠,我想打劫了有没有,要不要把你绑架了,看看你家老头子舍不舍得拿那件大块头来换你?”

    沐风苦着脸道:“老大,你就别想了,那可是我们家的宝贝,是要做传家宝的,而我只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我爷爷才不会换呢。”

    谢斌嘿嘿一笑,自然知道沐风只是在说笑而已,那件大块头翡翠虽然值钱,但是哪里能比自己的孙子更值钱?好吧,虽然沐风还有一个哥哥。

    不过说真的,那件大块头还真的让谢斌有些眼红,刚看到的时候,谢斌惊讶的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翡翠料子,最多只是在网上听说过而已。

    一块一吨重的石头放在你面前,或许你没什么感觉,可这要是换成翡翠,估计不少人能抽过去,尤其是这翡翠还是冰种飘绿花的,还有一团是标准的绿中带紫的春带彩。

    而且这块料子,除了底部的表皮没有打磨掉之外,剩下的部分全都打磨完毕了,整块料子通体透彻,用强光手电一照,几乎能从这头看到那头去。在灯光的照s下,整块料子散发着迷人的色彩。

    据沐风所说,这块料子是沐风的爷爷在缅甸花了八千万欧元赌到的全赌料子,当时几乎把沐家的家底都快掏光了。不过打磨开之后,沐老爷子却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