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五代枭雄 > 第十章 诱敌深入

第十章 诱敌深入

杀声中,很快城墙下就有了一层尸体。

    余安没有放弃,继续进攻,他在等待,等待一个属于他的机会。双方又厮杀了一顿饭的功夫,机会来了。

    或许是城中的百姓无法忍受唐人的剥削,他们突然发难,并设法打开了城门,更有十几名百姓杀上了城头,准备迎接吴越兵。这时,唐军发动了一波极为猛烈的进攻,把吴越兵的云梯掀倒在地。

    吴越军的云梯本来就是临时打造,并不坚固,落在地上,大部分都散了架,再也不能使用了。

    余安看见这一幕,迅速下达了命令,从城门攻入舟山,其实不等余安下达命令,吴越兵都不是傻子,已经有一部分士兵沿着城门杀了进去。攻进了城门里之后,吴越国士气大振,他们沿着街道向前厮杀,五百多人进入了城中,与唐军肉搏。

    余安见有不少士兵进入了城中,大手一挥,一千人又扑了上去,城中的厮杀声更加大了,余安甚至能看见有人试图砍下唐军的军旗。余安捋着胡须,这一战看起来应该没有悬念了,唐军人数太少,根本守不住城池。

    后援的一千人有半数进入了城中,忽然,城头上,唐军突然倒下了大量的油脂和芦苇,火把扔下,芦苇迅速燃烧了起来,火势冲天,有数十名吴越国士兵,被大火吞噬,惨叫不已。

    “该死!”余安皱眉,不过心情还算轻松,将近一千人已经进入了舟山县城,以唐军在城池上布防的兵力来看,唐军人数根本不足,这场战斗没有悬念,唯一不能确定的是,他什么时候收复舟山县——当然,今日收复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至少在余安的心中,是这么想着的。

    余安派了五百人上去灭火,尽快打通进入城中的通道,但很快他就发现,这场大火并不容易扑灭,而且,令他惊异的是,城中的厮杀声居然逐渐小了。

    五百人加快了灭火的速度,唐军并没有管他们,等到大火彻底熄灭,地上留下了无尽的灰烬,黑水流入护城河,把一切都染黑了。

    让吴越人更为郁闷的是,城门再度关上了,厮杀声也几乎听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余安想要踮起脚尖观察,却发现不管怎么看,他都无法观察到城内的情况。

    余安的心中升起了一丝不安,将近一千人杀入舟山县,不到一个时辰,就像泥牛入海,居然半点声音都没有了,他怎能不奇怪呢?就在他奇怪的时候,城头上,唐军再度出现了,而且出现的人更多,唐军把摇摇欲坠的旗帜给扶正了,一名唐军的旗手外舞动着旗帜。

    “他们说什么?”余安沉声问道。

    旗手脸色十分难看,有些支支吾吾,他不敢说。

    “尽管说!”余安下令。

    旗手这才吞吞吐吐地说了出来,唐军刚在在向他表示谢意,一千多颗人头,可是一笔不小的战功,唐军主帅杨琏的意思是,希望他再派多一些士兵,这样唐军将士就会有更多的人头,更多的战功。

    余安脸色铁青,他握紧了双拳,这时候,他知道了,攻入舟山的这支唐军主帅是杨琏,那个曾经给吴越国杀来耻辱的唐军将领,鲍修让被他活活烧死,福州也落入大唐之手。而今,他余安会走鲍修让的旧路吗?

    不,绝不!余安心中想着,再度凝视了一眼舟山城头,舟山城墙上的唐军明显多了,所以答案只有一个,刚才杨琏是在示弱,引他上当。城门被打开,这必然是杨琏设的计谋,吴越大军收复舟山心切,在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多想,只会趁势攻入城中。

    至于那些攻入城中的吴越兵,为何短短一个时辰就被歼灭,余安所不能知道的了。

    平白无故折损了一千多人,对士气也是极大的打击,余安心中即使不满,也知道不能攻城了。他的部队是水师,攻坚不是所长,舟山的唐军人数不多,他还有胜算,但如果超过一定数量,就很难攻城了。

    余安猜测,唐军之所以能迅速啃掉进入城中的吴越兵,应该是杨琏偷藏了兵马,就算是现在他看见的唐军,很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唐军到底有多少钱?三千?五千?七千,又或者是一万人?

    余安猜测的这些数量,不管是多少人,以他目前的兵力都很难攻下,即使唐军真的只有三千人,四千左右的吴越兵怎么可能攻下舟山?而且唐军有城池可以依仗,占据了地利,余安最多只有一个人和。

    余安皱着眉头,他有退兵的想法,至少要先知道守备舟山的唐军士兵有多少,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余安一旦决定,就没有久等,他迅速带兵撤退,只留下数百人收拾尸体。

    然而这时,杨琏并不给他机会,派章文济出击,把这些吴越兵都赶走了。杨琏看了一眼城中,主要干道上,被挖了几条暗道,唐军士兵杀入,没有提防,被守在屋顶的唐军一阵乱射,乱了阵脚之后,落入坑中,只能是束手就擒。

    一千多名唐军战死的约有三百多名,余下的,都被杨琏关押了起来,这些吴越兵多半是舟山一带的人,杨琏想要在舟山长期生存,就不能乱杀。

    杨琏一边整顿兵马,一边派人安抚城中百姓,并许诺,若百姓家中有人参军的,只要说服他们,不再与大唐为敌,不再为吴越国效命,便可免除一死,等到战争结束,杨琏自然会放了他们。

    杨琏的许诺得到了一些百姓的支持,吴越国固然重要,但在大多数的百姓心中,家才是最大的,在两者有利益冲突的时候,自然会选择最为有利的一种。

    杨琏甚至还允许他们去探望亲人,又打开了府库,他下令士兵他他下令士兵,没有他的命令,不得私自行动。三军加快了砍伐树木的速度,尤其是保留树枝树叶,然后把树枝树叶扎在一起,此外,他还砍伐了很多的芦苇,同样扎在一起。余安要在天亮之前,准备好足够的东西,供明日登岸。(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