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五代枭雄 > 第四十一章 援军

第四十一章 援军

    鲍修让站起身来,注视着使者。使者跳下战马,匆匆到了鲍修让跟前,声音有些嘶哑地道:“鲍将军,卑职不辱使命。”

    就在鲍修让诧异使者这话的时候,他从怀中取出了一封皱巴巴的书信,书信已经被汗水浸湿,鲍修让小心翼翼地拆开了信封,展开书信,先看了一眼落款,点点头,仔细看着书信。

    匆匆看完之后,鲍修让原本阴沉沉的脸上露出了喜色,他忍不住鼓掌,连声道:“好,好!”

    鲍盛闻言,赶了过来,道:“叔父,有喜事?”

    鲍修让哈哈一笑,道:“当真是天助我也,大王天运,胡尚书英明,看出唐人诡计,胡节度已经带兵两万,南下支援。”鲍修让口中的胡尚书乃是吴越国兵部尚书胡进思,此人已经九旬高龄,是吴越开国功臣,当年随着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征战四方,甚得军心。

    胡思进长寿,他的长子却不及他长寿,两年前长子已经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次子不曾入仕。不过胡家人丁兴旺,掌握着吴越国兵权。胡思进最为宠爱的幼子胡庆年仅二十,有了祖辈的庇护,年纪轻轻就是指挥使。后来在越州一带剿匪,有些军功,很快就擢升为节度使,可谓官运亨通。

    鲍修让知道,胡庆带兵赶来,意味着这一次福州之战的功劳他要退居二线,不过,忧国忧民的鲍修让并不在意,国破了,家还在吗?

    胡庆带兵两万,偷偷赶往福安县,刚刚驻扎下来的时候,鲍修让的书信到了,胡庆立功心切,接到消息,立刻让士兵准备粮草,即刻南下。胡庆除了带着从杭州来的两万人,还把福安县的士兵抽调一空,兵力达到了三万。如此多的兵力让鲍修让充满了信心,而且胡庆一路赶来,此刻离福州城只有五十多里的距离,下午就能赶到福州城。

    鲍修让知道,胡庆带兵一路急行,应该没有带充足的攻城器械,为了便于攻城,鲍修让除了留下一部分士兵防守之外,其他士兵全部出去砍伐树木,制造更多的攻城器械。三万大军需要的云梯更多,就算没日没夜的忙碌,短时间内也无法制造足够的器械。

    鲍修让另有计划,但他需要得到胡庆的首肯。

    吴越军忙着制作云梯,此外还有冲车等物,福州城内的杨琏,也在指挥着士兵准备作战,他兵力不足,或者说可以作战的兵力不足,令杨琏十分头疼。即使杨琏是守城一方,需要的兵力大大减少。

    礌石檑木被运送上城头,整齐地放着。城墙下也放了很多的东西,随时可以取用。杨琏兵力不足,所以雇佣了一批民夫,许以粮食。有奶便是娘,不少百姓得到消息,纷纷赶来,帮助杨琏运输守城的器械。百姓的力量是巨大的,到了未时,杨琏的准备已经相当充分了。

    杨琏还从府库里找到了火油,这让杨琏大喜,有了火油,防守能力大大增强了。杨琏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忽然,一名士兵指着城外,道:“杨节度,你看。”

    杨琏闻言抬头,朝着城外看去,不由皱起了眉头。城外,无数黑点出现在视线里,这意味着吴越军来了更多人。而且更为离谱的是,吴越军居然仗着人数上的优势,就在离城不远的地方扎下了大营。

    杨琏看见这一幕,很想出兵冲锋一番,但考虑到唐军没有太多的骑兵,而且人数也处以劣势,也就放弃了。城外的吴越兵马迅速立寨,先是建好了简易的营寨,然后修修补补,建起一座固若金汤的营寨起来。

    “胡?”杨琏远远地,便看见吴越军中大营飘扬着的旗帜,不免有些奇怪。吴越国的情况他知道一些,姓胡最出名的是胡进思,但他年事已高,断然不可能领兵,难道说,领兵的是他的儿孙辈?

    陈铁在一旁,道:“杨节度,看吴越军的营寨规模,至少有两三万人。”

    杨琏眯起眼睛,打量着吴越军的营寨,道:“人数只多不少,这一次福州城要经历一场恶战。传令下去,凡是有一战之力的士兵,都要随时准备。”

    陈铁应着,这时,查文徽带着章文益、章文莹等人匆匆赶来,看见城外连绵不绝的吴越军大营,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若是唐军这万余人都是健康的,守住城池并不难。可是如今身体健康的,只有区区数百人,就算加上一部分轻伤的士兵,也只有四千多人,大部分的士兵,可以说没有什么战斗力。

    吴越军若是要攻城,怎么才能挡住他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