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五代枭雄 > 第十六章 送粮

第十六章 送粮

多,也就放弃了。

    杨琏叮嘱了一番,让符彦卿小心一些,这才率兵返回。回去的路上,倒是轻松了许多。当夜,杨琏等人在离边镇三十多里的地方驻扎了下来,大多数的士兵都去休息,只有少部分的士兵巡逻着,以防有突然事件。

    杨琏的大帐里,灯火通明,这一路行来,杨琏让士兵将四周地理绘制了出来,并且杨琏按照后世的记忆,在上面标明了山丘的高度,河流的宽度、水深等等数据。其实这样还不够直观,杨琏考虑着,什么时候做一个模拟的沙盘出来。

    陈铁眨眼,道:“杨节度,楚州往北,果然是地形越来越复杂。”

    杨琏叹息了一声,道:“芒砀山纵横在亳州、宿州、徐州、楚州之间,地势绵延千里,想要剿匪,的确不是易事,要说动符节度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这一次,就看鱼儿能不能上钩了。”

    陈铁咧开嘴笑了笑,道:“那些土匪强人,多半是无脑之人,这一次肯定会上当。”

    杨琏道:“如此最好。明日开始南行,传令下去,加快速度,先让民夫回城,你我先去附近村子看看情况,我总是担心,这楚州的生产,不能及时。”

    陈铁应了一声,两人又聊了片刻,吹灯睡觉。

    次日一早,杨琏早早起来,用过了早餐,带着十几名骑兵四处巡视,余下的士兵与民夫,先行赶回楚州。

    杨琏沿着运河巡视,年前年尾他曾经通过运河往返在大唐与汉国之间,那时候运河畅通,可以走水路。可是随着这场大水,运河堵塞,不少地方的河面只有数寸,船只根本无法行走。这也是杨琏为何弃船的原因。

    “这条运河,当年白骨累累,可是毫无疑问,在这条运河两岸,诞生了无数的城市。”杨琏淡淡的说道。

    陈铁在后,静静的听着,他的文化不如林仁肇,历史了解也不多,因此便不说话。

    杨琏走到运河边上,看着浑浊的河水,慢慢蹲了下来,道:“如今已经是秋日,当务之急,是先要解决耕地的问题,其次,才是运河的问题。”耕地的问题说简单也简单,从刘彦贞手上收回来大量的土地,这一两个月正在紧张地统计,划分。

    在徐州驻扎的百姓太多,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安置下来的,杨琏以楚州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如今楚州城方圆三十里的土地划分了,但三十里外的区域,土地问题还没有划分。这其中一个问题,也牵扯到百姓,很多百姓不愿离楚州城太远,毕竟这是在战乱年代,离城池越远,也就意味着越不安全。

    陈铁听杨琏与卢多逊讨论过很多次,知道杨琏说的问题,便道:“杨节度,疏通运河也要以工代赈?”

    “这是肯定的。”杨琏点头,杨琏不想饿死百姓是真,但也不希望百姓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在家中拿着粮食。以工代赈是最好的办法,百姓有了粮食吃,杨琏又能达到目的,何乐而不为。

    在运河边上停留了片刻,杨琏再度前行,走了一千多步,前方露出一个堡垒,堡垒四周布满了残垣断壁,破烂的木头,破碎的瓦罐散布在草丛中,一副落败景象。

    很显然,这曾经是大唐的烽火台,是预警敌人入侵的第一线。可是随着大水,这座堡垒受到袭击,留守的士兵不知去向,或许是逃了,或许是死了。只留下这座残破的堡垒,证明这里曾经有过人。

    杨琏仔细打量了一番,再度前行,走了三里,又见一座堡垒,同样的残破,同样的凄凉,几只乌鸦凄厉的叫着,让人抓心。这样的堡垒在官道两边不多,所以杨琏不能体验其中的感觉。这时看了,心中觉得有些凄凉。

    堡垒一定要重建,汉国李守贞等人已经造反,虽说早晚会被平定,但杨琏担心的是,在自己彻底掌握大权之前,郭威会建立后周。未雨绸缪,杨琏不能等待郭威建立了后周,再修建防御工事。

    想到此,杨琏微微叹息一声,在开封的时候,没有彻底扳倒郭威,真的是失策。不过考虑到自己只是大唐使臣的关系,如今郭威不被汉帝刘承祐宠信,也算大功一件了。

    杨琏带着人,继续前行,走了十几里,又看了七八个堡垒,对刘彦贞的治理也有了一定了解。不管怎样,刘彦贞在军事方面,也算有所建树,边境上的堡垒、烽火台一个不少,起到了预警的作用。

    只是如今,这些东西,都需要杨琏花费力气重新建立,这起码要花费杨琏一到两年的时间,而且,还要浪费不少的财力物力。对杨琏是一个巨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