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玄幻小说 > 厨子老谭的北方往事 > 第182章 不能因为女人和兄弟翻脸

第182章 不能因为女人和兄弟翻脸

    不经意间,叫人瑟瑟发抖的小北风停了,天气暖和起来。人们脱去厚重的羽绒服和毛衣,穿起了单衣,地上枯黄的草地上冒起了几丝嫩绿,路边的树木也都泛青,带着冬天记忆的枝丫间有了顽强的叶芽。

    春天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了,等人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满眼的绿色。

    时间到了二零一五年的四月中旬,呼市老百姓还在寻找海东路阿巧饺子馆的时候,中影南街的中央厨房店开业了,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爱吃饺子的客人。

    现在,呼市有了两家阿巧饺子馆,第三家金桥店也已谈完,正在紧锣密鼓的装修。同时,和黄丽娟合作的集宁店也在装修之中。

    周晓梅已经来到呼市,原计划叫她接替木兰做海东路店长的,计划没有变化快,金桥店的谈成和集宁店的落实,老谭一个人有些忙不过来,她直接当了老谭助理。

    按理说张宇能帮上忙,可是燕子身怀九甲,虽雇了保姆,但毕竟是大龄产妇,身边离不开人,张宇得在家陪着。

    这期间孟梦从省城过来,接替雅茹在海东路店做饺子师傅,雅茹调到了中央厨房店。

    商会副会长周玉军的表妹和丈夫、包括孩子一家三口也来了,老谭安排到中央厨房店工作。

    周玉军表妹叫佟欣,四十三岁,长得很漂亮,身材也好,看上去像三十五、六的。她老公是很老实的一人儿,没她高,长的老,俩人看上去得相差十来岁。儿子十八,一个很清秀的小伙子。

    佟欣跟着木兰实习,集宁店开业准备调过去做店长,也算完成了周玉军的心愿——帮着锻炼培养。她老公在厨房打荷,儿子当传菜员。

    王艳丽介绍的两个本家姐妹也来了,见到本人,老谭记忆中有印象,毕竟是一个村的,虽然近二十年没见面,还是记得的。

    姐妹俩在北票饭店干过,对厨房工作不陌生,很快就熟悉了。并且感觉阿巧很好,还介绍了好几个人来。

    说到招人老谭得感谢五姐和老姐夫,俩人在家那边没少宣传,年后已经陆续来二十多人了,这还不算去省城的。

    省城的大学城店马上开业,陵东街店面也谈了下来,正在装修。艳华现在谈北行店,也快下来了。

    年后老谭回了一趟省城,艳华和他说了自己的打算,老谭十分赞成,俩人就定下了以后的发展方案。

    顺便说一下,老谭回省城后还为张丽做了件事——半夜到十字路口给她还了身。但愿她以后能找到可以相伴终生的人。

    现在集宁店和金桥店的人员都在中央厨房店培训实习,今天老谭刚讲完课,古毅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忙啥呢兄弟?”古毅习惯性的问。

    “没忙啥,刚做完培训。”老谭说。

    “兄弟你真行,这大老总了还亲自培训,佩服。”古毅夸赞道。

    老谭笑了,说:“有啥佩服的,份内事。今天这么闲着呢?”

    “我不天天闲着嘛,没啥事,看你干啥呢,还有事没?”古毅问。

    “一会到金桥店看看,然后就没啥事了,咋地,有事呀?”

    “能有啥事,想你了,喝酒呗。”

    “喝呗,到我这来。”

    “好,我一个小时以后到,你也从金桥回来了吧?”

    “回了,一个小时后见。”

    老谭和古毅通完电话,看看表是四点半,来到前台嘱咐木兰给留个小包房,然后和周晓梅便出了饭店。

    在车上周晓梅说:“小叔,刚才你培训的时候赵部长来电话了,说下个月省城来个离休的高官,和他是老战友,喜欢钓鱼摄影,最爱吃饺子。”

    老谭笑了,说:“那意思叫我做好接待工作呗。”

    “嗯,是那意思。”周晓梅说。

    “钓鱼去黄河边上,摄影去壶口瀑布,你准备一下,顺便把钓鱼的设备买好,我还没钓过鱼呢,有时间练练。”老谭说。

    “你呀,我看够呛,有时间吗?你这一天净事。”周晓梅笑道。

    “也忙差不多了------集宁店开业能缓几天,歇歇。”

    “快歇歇吧,我这来俩月了,一天没歇着,再不歇就罢工了。”周晓梅说完笑了,继续道:“你都四十多了,别那么拼命,事不是一天做的,一铲子挖不出个井,得劳逸结合,注意身体知道不?”

    “身体没事,我这是正当年。”

    “我可听说你去年又吐血了。”

    “养好了。”

    前面是红灯,周晓梅踩下刹车。

    “小叔,你的病我小婶不知道吧?”周晓梅问。

    “没跟她说------”老谭道。

    “你和我小婶你俩可咋整------都强势,谁也不拿回头。人家我小婶现在也不比你差,挣的比你多,也是经理,管整个东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