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109章 定计南下

第109章 定计南下

    “驸马爷,现今我家张将军率大军已将剑南军主力死死拖住,剑南如今已无兵支援梓潼,只要驸马爷提师南下,从侧后奇袭哥舒晃,则破剑南必矣!若此役能消灭剑南军主力,合两家之力扫平蜀地只在返掌之间。”

    顿了顿,张献甫的使者言辞异常恳切地劝谏道:“正是上报国恩,下对百姓的大好时机,还请驸马爷莫要迟疑,极速发兵。否则良机一失,便再难寻觅!”

    “尊使所言甚是,如此良机,岂能错过,我正有意提军南下!”

    见那使者眼中隐现一丝喜色,杨错微微一笑,开口问道:“我看尊使相貌不凡、兼资文武,与尊使颇有一见如故之感,不知尊使可否赐教尊姓大名!”

    说此人文武双全,倒也不是刻意说他好话。

    首先此人在言语上颇富机锋、逻辑性极强,而且很能蛊惑人,显然应是身具谋略之辈。

    更难得的是,在武艺上他竟然也能够与严砺这小子战成难分胜负之局,若不是因为水性不熟之故,严砺能否战败他还是莫大的疑问。

    这样文武双全的人才是相当难得的,倒是让杨错对此人的身份开始好奇起来。

    “啊?”这名衣着打扮极像一名普通士卒的使者,似乎没有料到杨错竟然会问他这个“无名小卒”的姓名。

    楞了一下后,他愕然回道:“回驸马爷,小人姓贾名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士!”

    竟然是贾耽?这就难怪了!

    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中,贾耽是唐朝中期玄、肃、代、德、顺、宪宗六朝元老。天宝十载以通晓两经登第,从此走上仕途。

    乾元元年得到太原尹王思礼赏识,升任度支判官。后转任试大理司直、监察殿中侍御史。

    建中三年十一月,任检校工部尚书兼襄州刺史、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节度使。

    贞元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按理说,贾耽此时应该在太原才对,居然出现在了剑南道。

    “素闻沧州贾敦诗才高当世、有勇有谋,原来就是足下,实在是幸会!”杨错面上现出异常热情的神色,起身举步来到贾耽的身旁。

    “驸马爷过奖了,在下着实不敢当!”贾耽又惊又喜地向杨错微施一礼,自谦说道。

    “以敦诗如此大才,在张节度麾下应当身居要职了!”杨错笑着对贾耽说道。

    贾耽面色微微一暗,稍有些不自然地说道:“驸马爷谬赞了,在下之才实不足挂齿,如今仅任梁州寻阳县县尉一职!”

    “竟然如此大材小用,可惜!可惜!不知敦诗可有意投靠我,以你之才,出将入相只在返掌之间耳!”杨错神态恳切地对贾耽说道。

    “呃……!”贾耽着实没有想到初次见面之下,驸马就如此直白地想要招揽他。

    只见他的神色不断变化,显然是有些心动,但最后……

    “驸马爷厚爱,在下实愧不敢当!”

    “惜哉!惜哉!”杨错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招揽人才果然不是那么容易的!

    “敦诗不愿屈就,我也不敢勉强。日后倘若有需要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兑现今日的诺言。”

    “多谢驸马爷体谅!”贾耽躬身再行一礼说道:“驸马爷,这出兵之事……”

    “敦诗放心,出兵之事刻不容缓,我自然知晓。”杨错笑道,“敦诗可先行下去休息片刻。我这里即刻就与帐下诸将商议出征之事!”

    “那贾耽先行告退!”

    “严将军,适才贾耽所说张献甫军与剑南军的战况,是否属实?你派人查证没?”待得贾耽随府中亲兵离去后,杨错即向厅下的严砺询问道。

    贾耽毕竟是山南军的人,他所说的军情战况肯定会有“水分”,差别只在于“水分”的大小罢了,真正可靠的还是自家人探回的消息。

    确定作战的计划,就必须有准确的情报作为依据,否则只能是拿麾下的将士性命开玩笑!

    “启禀大帅,更加详细的情报我没能探看到,不过在梓潼城西确实是有山南军与剑南军的大队人马在激战!”严砺恭敬地回道。

    “恩!”轻应了一声,杨错低头沉思了起来。

    “大帅,我们当真要南下突袭梓潼?”田神功眉头微拧,有些迟疑地问道。

    “田将军认为不行?”嘴角微微一翘,杨错抬头望向田神功问道。

    “大帅,张献甫所提突袭梓潼之策乍看似乎可行,但其实深究起来问题颇多,实在不易施行!”

    “剑南军不可能对我军突袭梓潼一事全无防备,哥舒晃已然回师,他只需以剑南军部分兵力封锁梓潼一带关隘,便可阻止我军南下。”

    虽然因为急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