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中唐之潜龙在渊 > 第32章 不和

第32章 不和

    阳光明媚,和政郡主坐在主位上,看着韦皋,听他汇报不久在州衙发生的事情。

    侍奉在旁的薛瑶英则是一脸忐忑不安。

    “郡主,张长史已经将表文给了驿站的驿丞,快马送往奉天。”韦皋汇报道。

    和政郡主听罢,眉头紧锁。

    薛瑶英急忙上前,跪下道:“郡主,都是家兄冲动之下做出错事。”

    “此事,与公南无关。”韦皋在一旁帮薛瑶英说话,“都是张长史肆意妄为,胡乱臆测所致。”

    和政郡主命他们起身:“你们都别说了,我自有定论。”接着向翠画道:“去把张延赏的闺女请来,我有话对她说。”

    “是。”翠画领命,退了出去。

    韦皋和薛瑶英也起身,缓缓地退了出去。

    和政郡主沉吟着,一言不发。

    不多时,张宁快步入内:“郡主,您有事找我?”

    和政郡主微笑着向张宁招手:“过来,到我身边来。”

    张宁遵命,走近和政郡主。

    和政郡主微笑道:“你抽个空回去一趟,见到令尊,代我传句话给他。”

    “什么话?郡主请讲。”

    “自古以来,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安贼在东,大敌当前。天子入蜀,国家动荡;太子北上,前途未卜。在这情况下,请令尊好自为之。”

    张宁虽然小,却也听出郡主话里的不满,连连点头,并表示一定传到。

    和政郡主微笑的点头。

    就在表文去往奉天的途中,朝廷的使者到了。

    使者不仅带来了陛下的旨意,还带来了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和冕服。

    旨意里说,希望太子能继承皇位,率领文武群臣对付逆胡安禄山。

    李亨素来谨慎,当然不肯接受。不仅不接受,并当着使者的面嚎哭。诉说着自己思念之情,并且表示等局势稳定,就亲自入蜀觐见陛下。

    使者唏嘘不已,这才带走了玉玺和冕服。

    李亨紧张的流汗,等使者一走,瘫坐在胡凳上。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皇帝不是真心的让位,只是借此试探太子,同时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再有人劝让为太子,皇帝就对那些人说,不是我不给,是太子他不要。

    李亨不傻自然看得出来,所以不肯接受。

    皇帝的使者满意而归。

    李亨召麾下众人,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广平郡王李俶提议道:“奉天县无险可守,又缺乏足够的粮食辎重,必须趁将士士气正旺的时候立刻北上前往新平县,在那里整顿人马补充辎重粮草,再往北进。”

    李亨深以为然,于是以柳博和李倓为左右先锋,各率所部禁军在前开道。李俶率一部分精兵居中保护东宫及诸将家小,宦官李静忠和鱼朝恩殿后。

    还未出发,就遇到了送来张延赏写的表文的邮差。

    李亨看过表文后,惊得脸色苍白。

    他皱眉道:“都怪我虑事不周,万一岐州有失,平叛大业将遇到巨大困难。”

    在座众人无不吃惊,面面相觑。

    李俶斗胆问道:“父王,发生了什么事?”

    太子道:“岐州别驾李皋和长史张延赏联名上书,岐州诸将因陛下命他们按兵不动并绕开雍县而走,我们也绕开他们,而是北上奉天,产生了巨大的不满。认为他们是只为自己功绩,不顾朝廷死活。”

    李俶听罢,叉手道:“父王,岐州众将有这想法也不足为奇。毕竟距离咱们最近的几万人马却不许动,这在谁看来都是不信任他们。更重要的是我们手里兵马不多,还不让他们来。”

    “恕属下直言,郡王的话只对一半。”柳博挺直身子,“太子,依属下看,分明是他们对朝廷猜疑心过重,以至于产生了不满情绪。说明郡马并不适合继续统帅岐州,应另派人选。”

    太子精神一振,问道:“派谁去合适?”

    “建宁郡王长期待在岐州,可以前往岐州接管军务,并代替郡马主政岐州。”

    太子听了,看向李倓。

    李倓道:“非臣不愿意前往,而是此事有待商榷。杨错在岐州日久,威望颇高。如果换了他,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李俶支持李倓的看法,并道:“和政也在岐州,她会协调各方的关系,请父王务必相信她。”

    见膝下最能干的两个儿子都反对,李亨态度有些松动。

    柳博道:“殿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岐州乃兵家要地,必须派一个忠诚能干的将领镇守。他日陛下收复长安,获得江南物资援助,西域、河西、陇右诸镇兵马,联络蜀中都需要稳固可靠的岐州。”

    “这……”李亨还是有些犹豫。

    李俶劝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父王既然一早就用了杨错在岐州,就不该对他过分猜疑。当此危难之时,连自家亲人都靠不住,天下人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