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双城帝冕 > 第九十七章 “新闻纸”

第九十七章 “新闻纸”

    皇帝的手段太高、太快了吧!瑞王闻听这个消息后与陈实先对视了一眼,二人都有此一想。不过这次他们还真的猜错了,暗地里动手脚的另有其人,是文官集团首脑焦仲阳的“杰作”。

    虽然仗着皇帝的支持,电报的管理权交给了户部,但瑞王这段时间的一套“组合拳”,焦仲阳等人无不看在眼里,大家都是修炼多年的狐狸,还玩什么聊斋!地方巡抚的军权被暂时接收,成了真正的抚民官,你让我们这些文臣怎么能够甘心?那就转移一下阵地,给丁孝卿来个明升暗降,毕竟京师才是大宋的根本,军权放在中间派的手中,大家才会安心,而陆氏不左不右的态度,是朝廷上下一致都认可的。最关键的,因为陈州杀降一事,瑞王与陆博思已经闹得形同陌路,而任命杨越霖这一手,就等于又加了一道保险,使得二人更不可能走到一起了。

    应该说焦仲阳这招“一气化三清”确实高明,一下子就“打”在了瑞王的要害上,现如今“玄衣社”的骨干倾巢出动全都散在外地,这前脚才得罪完游骑兵,马上又将辛苦拉拢的丁孝卿削去了兵权,一下子就把瑞王弄得“欲仙欲死”的。而明显皇帝在此事上也是乐见其成的,即便丁孝卿没有倒向瑞王,由自己姐夫家里的人给他看门,心里就更踏实了。

    现在看来只能先蛰伏下来,看看情况再说了。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止,陈实先看到瑞王沉默不语,还以为他在思考对策,索性把事情都摆出来,就又递上一张说贴,说道:“王爷请看”。

    瑞王接到手里一见上面的格式、内容,疑惑的看向陈实先问道:“这个新闻纸?”。陈实先点点头道:“不是,但也差不多”。

    他二人口中的“新闻纸”,其实就是陆正冕那个时空的报纸。这东西是在岳先生爆炸遇难的前两年出现的,当时岳先生看到后,只说了一句:“真正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罢便丢在了一遍。

    陆秀夫拿到后也很不以为然,评价此物道听途说、

    ()

    风闻言事。不过他那时也受了岳先生的影响,变得极为的开明,觉得新闻纸虽然有些新奇,但用的好了也不失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办法,便也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了。

    开始的时候也却如陆秀夫估计的那样,朝廷也还是通过新闻纸的揭露,才切实的办了几起舞弊的大案。但此时正好处于新旧交替之际,新生事物极容易野蛮生长,就如岳先生认为的那样,国朝一向不乏聪明人,但坏也坏在聪明人太多,自认为对的道理,说起来也是小母牛带胸罩,一套接一套,而民智半开不开之际稍加点拨,便容易走上了歧途。

    当年的“戾宗之变”很大程度上就是,皇帝受不了当时的新闻纸胡编乱造,甚至居然有人真个把太宗皇帝的“烛光斧影”,当成了正史,写的还极为的传神,立的传记里将其描绘成登封县城外,少林寺的俗家弟子,暗地组织一群杀手,专门戕害忠良。如此的胡编乱造、诋毁皇家!于是一怒之下将各地的新闻纸全部取缔了。

    等到后来戾宗被废,文臣重新掌权,各项政策恢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