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1635汉风再起 > 第二十九章 移民转运

第二十九章 移民转运

运输。

    途中,船只会陆续经停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两个据点巴塘(今印尼巴厘岛的登巴萨市)和古邦,以及齐国在帝汶岛的据点--新乡城(今东帝汶南部沿海小镇苏艾),最后到达汉洲本土的建业港。

    齐大江所属的北海(帝汶海)舰队运回的移民,据说人数达到八千余人,而且令移民部官员欣喜的是,其中的妇人竟然有五千多。因而驻守于巴达维亚的移民官员为了确保这些妇人于路途上不出现意外,特意派出人员随同荷兰商船返回本土。

    既然北海舰队弄了八千余移民,那么东边的琉球舰队和威远舰队若也能弄回八千人的话,那么今年整个齐国的人口将会达到十一万,实力规模再上一个台阶。

    ----------------------

    “从十二月中下旬以来,汉洲人已经从明国和安南地区转运了三千到四千人至巴达维亚中转,而且,他们的船队仍旧在逆着季风返回他们控制的新生岛,继续转运移民。粗略估计的话,他们可能在此次的移民季,会往汉洲本土输送六千到七千人。”荷兰东印度公司高级商务参赞弗雷德·阿普顿正在向德林总督汇报有关汉洲移民的事务,“不过,据信,来往新生岛至巴达维亚之间运输移民的船只,只是汉洲其中一部分的运输力量。哦,他们这部分船只被齐国军方命名为北海舰队。”

    “那么,他们在另一条航线上仍然活跃着多达十余艘移民船只,应该如北海舰队一般,也在不停地转运来自明国的移民。所以,我有理由相信,汉洲人的移民规模可能会达到恐怖的一万人。上帝,一万人,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几乎相当于我们整个东印度公司在远东地区所有的人员总和。”

    “那么,按照如此规模的移民人数,汉洲总的人口数量,可能就不是我们曾经预估的四万到五万人了吧?”科内利斯·范·德林总督面露惊讶之色。

    “数年前,汉洲人的船只应该没有这么多,移民规模也定然也没有这么大。”弗雷德·阿普顿说道:“他们的人口,目前粗略估计应该在七八万人上下。但若是按照目前这般移民速度的话,以后每年至少会新增一万人,这还不包括他们的出生人口。”

    “也许不到十年,汉洲人口规模就会突破二十万。那个时候,汉洲大陆就会形成一个堪比欧洲邦国的市场规模。当然,我们东印度公司也会面临一个强大的地区势力,一个足以对我们再次发起挑战的势力。所以,我们需要加快对东印度群岛的战略布局,更要深入捆绑控制汉洲的商业网络。”德林总督说道。

    “为了应对汉洲未来的威胁和挑战,我们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打垮马打兰王国和万丹王国,将他们彻底削弱到只能龟缩于内陆地区。我们还要在古邦和爪哇岛之间的众多岛屿上,占据关键性的要点,构建一条潜在的封锁线,将汉洲人的势力牢牢地困在汉洲大陆。”

    “另外,我们在汉洲大陆北端的隐蔽据点霍伦堡(今澳洲北部基茨港,达尔文西南方),必须还要持续地进行投入,要将它建成一个刺入汉洲大陆的钉子,届时可以成为制约汉洲的战略要点。”

    “总督大人,如是以后这个据点被汉洲人发现了,我们该如何应对?那里距离他们的建业港可是没多远!”海军司令达克曼·巴雷克上校犹豫了一下,轻声问道。

    “我们已经将那处据点的秘密保持了三年,我认为,汉洲人没那么容易发现那处据点。”德林总督沉吟了片刻,然后目光扫射了一番在坐的东印度公司高层人员,正色地说道:“除非,我们在做的某位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汉洲人。”

    “我们都是东印度公司的忠诚雇员,更是拥有崇高信誉的绅士。”弗雷德·阿普顿笑着说道:“对于公司利益的维护和机密事务的保守,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是值得信任的。”

    “是的,我们与汉洲人在根本上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隐隐对立和竞争的。在东印度群岛,我们所有人的利益,均在公司。”达克曼·巴雷克郑重地说道,但心中却隐然有些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