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五百四十五章 四方形势

第五百四十五章 四方形势

子弟都还算清廉。

    皇城司就像一把悬在他们头顶上的利剑。

    皇城司与宣教司的触角也延伸到地方,知县、知州们不再是土皇帝。

    李禔检举裴庭、裴宽,也算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裴家人都保不住,更何况其他人?

    没有战争与苛政,大唐总体上是欣欣向荣的局面。

    周边各国都遣使来朝,倭人重新派了遣唐使。

    作为后世人,李晔心中始终有过不去的坎。

    倭人的来意也并不单纯,告了王审知一状,说王审知伙同海寇,劫掠九洲、四国等地,掳掠人口、金银,罪恶滔天,罄竹难书,要李晔严加惩办,还递交了醍醐天、皇的国书。

    言辞倒是恭敬,但恭敬中又能看出些许傲气。

    此时的倭国正处于平安时代,吸收了三百年大唐的文明成果,国力得到长足进步。

    李晔是天子,小本子自称天、皇,这不是白占便宜吗?

    也足见他们的狂妄。

    倭人来之前,应该是做足了功课,知道王审知属于地方割据势力,跟大唐有本质矛盾,来个借刀杀人。

    倭国使者的到来,也将倭岛纳入李晔眼帘中。

    西方能从内卷的循环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把目光放到了海洋。

    大唐若想从内卷的怪圈中走出来,必须看向海洋。

    地缘态势上,倭岛自古至今都是华夏的绊脚石。

    倭人向北,可以半岛为根基,图谋辽东。

    倭人向南,便是中土最膏谀的腹地。

    李晔的大唐陆权也要,海权也要!

    也许这代人无法完成,但李晔要把基础打起来。

    其实一个国家能走到什么高度,关键在第一二代引路者的眼界与水平。

    赵大玉斧一挥,这不是我的,那不是我的,云南、安南全都不要,朔方、河陇也没了。

    赵二搞暗斗搞女人,个中翘楚,其他的就算了……

    所以,李晔个人觉得汉武帝算是天纵奇才了。

    至于倭人使者,李晔交给李巨川处理。

    眼下,李晔关心的唯一问题就是顾全武的海军了。

    未来能不能和平解决福建问题,就看他给不给力了。

    甚至以后进攻辽东,他这一路水军作用也非常重要。

    只要能提升战斗力,朝廷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浙东宣教司的评价是初具其形。

    几场剿灭海寇的战斗,打的有声有色。

    华夏有近两万里的海岸线,尽管历代王朝都忽视海洋,但沿海百姓却重视,唐末大乱,不少人出海讨生活,海面上飘着的其实大部分是中土人,还有半岛人,以及大食人。

    除了顾全武,李神福也在莱州组建海军。

    以备征伐辽东之用。

    阿保机或许意识到时间的急迫性,开始猛攻渤海国。

    这一次再无保留,连汉人也投入攻城之中。

    扶余城摇摇欲坠。

    大諲撰征发全国青壮,向北方深山老林中的靺鞨求援,也向大唐求救。

    渤海国也是靺鞨人建立的国家,跟大唐渊源甚深,高句丽倒了,获益最大者其实就是靺鞨与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