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谋伐 >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朝堂

年,劳苦功高,朕想迁他为将作大匠,原来的将作大匠阴修,迁为少府,原来的少府陈暮,改为齐国太傅,诸位以为如何?”

    三公九卿里也不都是刘虞的亲信,有些人想要中立,有些人完全是靠资历上来的,正如当初董卓掌权时,不少公卿都巴结他一样,谁掌权就倾向谁,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所以刘虞昨日只是召集几个核心公卿商议了事情。

    杨彪、赵温、种拂、士孙瑞几人已经通了气,知道刘虞想做什么,听到刘虞的话,杨彪首先表态道:“齐周确实多有功劳,臣没有异议。”

    “附议。”

    “附议。”

    几个人都表示同意,其实天子想要罢免谁升迁谁都是一句话的事情,但表面功夫还得做。

    齐周的资历确实不太行,去冀州做个冀州刺史肯定没问题,但刘虞是希望他做州牧,扛起整个冀州的权力大旗来。州牧的权力和刺史的权力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二者不能一概而论。

    所以要想顺利地把齐周放到冀州去,就得帮他补一下资历,也就是俗称的镀金,仅在九卿之下的将作大匠就是一个很好的镀金位置。

    当两个月将作大匠,等冀州彻底平复,他就可以走马上任了,至少在资历上也勉勉强强过得去。

    而且刘虞这个官职变动当中,也有针对青州集团的一个意思,陈暮作为九卿之一的少府,改为齐国太傅,官职品秩没有下降,因为陈暮还保留着右将军的职务,所以依旧是秩中二千石。

    但他人却从朝堂被赶到了地方去,远离了中枢,影响力就差了很多。

    因此综合来说,这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变动。

    刘虞在慢慢地把控权力,将青州集团的势力开始往青州赶,让他们无法将手继续伸向中央。同时控制住冀州与幽州,这样朝廷有了兵源和钱袋子,就会减少对青州的依赖。

    听到任命,齐周连忙叩谢道:“多谢陛下。”

    原来的将作大匠阴修之前是颍川太守,现在被提为九卿,亦站出来叩谢。

    大朝议不像小朝议那样只有几名公卿在,包括三公九卿,以及三独坐的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都应该在此,还有河南尹、公卿副手以及一些侍中、议郎、尚书等皇帝公卿的幕僚官员,也会到场。

    刘虞下达任命之后,作为政治盟友的司马防立即意识到这是朝廷在针对青州集团,犹豫片刻,站出来说道:“陛下,齐侍中迁为将作大匠,臣倒是无异议,但少府陈子归乃是三朝老臣,向来兢兢业业,为光复大汉呕心沥血,此次平复冀州,立下汗马功劳,即便不论功勋,单凭资历,也不该左迁为齐国太傅。”

    “是啊,少府历任三朝,乃是康帝托孤之重臣,且此番平定冀州,少府多有功劳,若是陛下贬谪少府,恐不能服众。”

    “不错,少府劳苦功高,即便不能升迁,也不能贬谪,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下子,在堂会最下方呼啦啦二十多名中级官员站出来反对刘虞的任命。

    开玩笑,这些很多官员都是依附于青州集团的,当初陈暮把满朝公卿接回洛阳,大量官职需要补充,从青州集团门下就有不少人被补充到了朝堂上,这么多年经营,除了三公九卿以外,很多中低级官员都是青州集团的门生故吏,刘虞想把陈暮挤出朝堂,反对声音自然不绝。

    刘虞顿时就皱起眉头不高兴了,说道:“陈少府资历确实较老,但他常年不在朝中,空占着九卿之位,又如何能商议得了大事?且他兄刘备为齐王,他为齐国太傅,又有何不可?朕以为,朕一番苦心,陈少府必能谅解,就这么办吧。”

    “陛下”

    司马防还想说点什么,但刘虞已经挥挥手,示意他已经就这么决定,不会再更改。

    诸多官员们纷纷继续请求,可刘虞铁了心这么做,坚决不答应。

    到了最后,把刘虞弄生气了,咳嗽两声,让鲜于银派人将这些官员从朝堂上赶了出去,一下子朝堂空了大半,这才安静下来。

    “好了,再来说第二件事吧。”

    刘虞咳嗽了几声后,脸色微微潮红,对众人说道:“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袁绍死了,冀州已经彻底平复,估计就在数月之内,就能剿灭掉袁绍余党,我欲派人前往冀州搜寻章帝子嗣,诸位以为如何?”

    “这是自然之理,臣等无异议。”

    杨彪等人回道。

    刘虞就说道:“那此事就交由太尉亲自去办,务必要寻到一位德才兼备的皇嗣。”

    “臣尊诏。”

    杨彪答道,这是子琦就商量好的。

    刘虞能够信任的大臣就那么几个,选皇嗣是重中之重,自然要杨彪亲自去办。

    等确定了这两件事后,刘虞满意地点点头,杨彪去选皇嗣,齐周去担任冀州牧,到时候他还会以公孙瓒大败为借口,夺了公孙瓒的幽州牧之位,让鲜于辅担任。

    这样幽州和冀州就全是他的心腹在掌管,同时慢慢将刘备集团排挤出最高权力中心,这样他就再也不用担心刘备集团会觊觎皇位了。

    事实上这些年随着中央朝廷一直要依附于青州集团,刘虞也十分惧怕刘备会真的篡位,毕竟当时洛阳风雨飘摇,手中除了大义名分以外,一兵一卒都没有,满朝官员的俸禄都需要青州上供。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刘备不是刘秀子孙,所以在刘备权势滔天的情况下,刘虞绝对不会信任他。

    现在打倒了袁绍,他就有更多的政治手段来掌控更多的土地,只要幽州和冀州握在自己手中,那他就可以完成自己的承诺,将这个皇位完完整整地交给章帝子嗣,总算不负先祖光武帝所托,没有把皇位交给其它旁系宗室。

    虽然在这件事上刘虞是有亏于刘备和陈暮他们的,靠着青州起家,最后却要把他们从权利中心撇开,但权力争夺就是这么残酷,刘虞虽仁慈,也不得不如此,大不了将来再补偿给他们便是。

    刘虞在心中想着,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心情就更加舒畅了几分,完成了今日要做的两件事之后,正准备宣布散朝。

    便在这个时候,外面忽然有人到了殿外大喊道:“陛下,尚书台急件。”

    “进来。”

    刘虞回道。

    来人是尚书仆射,乃是尚书令的副手,钟繇被刘虞调去怀县管理粮草,现在就是尚书仆射在管理尚书台。

    尚书仆射进来之后,哭丧着脸,高声说道:“陛下不好了,齐王和鲜于将军传来急报,他们中了袁绍的计,袁绍诈死诱降,大败齐王和鲜于将军,现在冀州形势不妙了。”

    “什么?”

    刘虞大惊失色,因为过于激动,不断咳嗽了起来,一旁的中常侍连忙递上手帕。

    猛然咳嗽之后,那手帕上,竟是沾染了几点鲜红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