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绛色大宋 > 第五二四节 一个普通的军汉

第五二四节 一个普通的军汉

谁不服。

    汉子打开小布袋,里面是白白的小方块,用舌头粘了一点,甜的。

    汉子小心的将这小布袋收好,他打算下次在战场上再吃。

    这东西怎么说呢,象是米花糕,也不全是,饴糖制品,就是给人补充糖份的。

    找了一个角落,汉子蹲在地上捧着碗吃饭,旁边的人都有说有笑。汉子喜欢这里,慢慢的也把这里当成家了。

    再说这次出征的都统制杨次山、监军苏师旦。

    依杨桂枝的话,打仗靠的不是杨次山,杨次山应该有几个能打的武将追随,这样才有出征的样子。

    可杨次山没钱。

    大军行军的速度慢的惊人,刘锐借口水师调南下运粮,所以只给他了几条船。

    超过八成的士兵是靠两条腿西进。

    这一日,船行到了汉阳军制所。

    汉阳军,这支军队可不同于其他的,他们曾经一直被盯的很严,武官别说是领军权,连人权都没有。

    这些年,好不容易松了一点,武官们却更加的谨慎了。

    汉阳军的老底子,是踏白军旧部与背嵬军旧部。

    五十多年前,他们的父辈、祖辈,正式的番号叫御营后护军,也就是世人所知的岳家军,一部分被编入了禁军,另一部分便留在了岳飞驻守了八年的汉阳,还有一部分解散,或是拆分到其他各军。

    有一个小秘密。

    汉阳军混的很惨,但总算有口饭吃,因为有人暗中接济。

    虽然不多,但却能勉强有个温饱。

    接济他们的人是韩诚,曾经当过汉阳军承宣使,后另封宝宁军承宣使。

    再后来,韩侂胄继承这份接济。

    汉阳军很清楚韩家的目的,一来是烧冷灶,二来汉阳军这个位置太重要了,一但前汝州军没了活路,要退肯定是退到汉阳军,所以留份情面在。

    韩绛若没有穿越过来,韩侂胄掌大权之后,他就会为汉阳军讨名份,然后给岳飞封王。

    这一日,杨次山与苏师旦到了汉阳军。

    汉阳军这里还有一个州,叫鄂州。

    这地面一分为三,武昌属于鄂州,汉阳、汉口则属汉阳军管。

    岳飞将来被封为鄂王,也是因为鄂州。

    汉阳军的都统制高仁没什么大背景,熬到五十七岁才坐上这个位置,当然也是花了钱的,否则都统制这个位置轮不到他。

    说起来,这个都统制也不是什么大官。

    正五品、中侍大夫、汉阳诸军都统制。

    杨次山的船到的时候,他没有去迎接,因为他正在秘密的见一个客人。

    刘仙伦。

    比起杨次山,刘仙伦才是贵客。

    刘仙伦这次秘密前来,见到高仁什么也没说,将一只布袋递到了高仁面前。

    高仁带着疑惑打开了布袋,里面装的是军中常用的疮肿类药粉。

    大宋早在仁宗的时候有军医体制,神宗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军医体制,也有常备的军中用药,其中备下最多的首先是治拉肚子、应对伤寒、然后才是各种伤药。

    高仁翻着瓶子看了看,这是他军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