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其它小说 > 重回八零之锦绣人生 > 第9章 临行前

第9章 临行前

干粮用了两个大号铝饭盒才装好,季奶奶还洗了一个水果罐头瓶,装了大半瓶麦乳精,连同一个带盖的搪瓷水杯,一起塞进挎包。

    一边收拾一边和季芸芸交代:“芸宝,在火车上渴了就和爸爸说,让他给你冲麦乳精,在外头不要贪凉喝冷水啊,不然闹肚子。”

    季芸芸猛点头,觉得奶奶絮絮叨叨的叮咛很是窝心。

    一家老小晚饭吃的简单,就着中午的肉末茄子,一人一碗干拌面。

    饭后季爷爷把儿子叫到一边,从包里掏出两沓大团结,细细嘱咐着:“这是我下午取的两千块钱,你带着,粤省的事要真能做,多点本钱心里也更有底气些。到了那边千万别急躁,先摸摸底,千万不要别人说什么信什么。尤其这次还带着芸宝,万事稳妥为先,安全第一。”

    “爸,你放心吧,之前我确实有点冲动,现在不会了。而且羊城我也去了不少次,那边多少认识几个人,我去了先找他们打听打听,那个羊城人的路子要是靠谱我就找他,要是不靠谱我也可以自己去找,大不了就是成本高一点,总归有的赚。”

    顿了几秒钟,季中杰咬咬牙接着说道,:“大不了我就当带芸宝出去玩一趟,也不亏。”

    “能这么想就好,那我就放心了。”季爷爷拍了拍季中杰肩膀。

    听了父亲一番话,季中杰为自己之前的小心思羞愧不已。

    本来从粤省回来的路上他还计划,要是家里人不同意,他就用这几年工作的攒的一千来块钱去闯一闯,可他万万没想到,父亲虽然一开始反对,最后却真金白银掏出来支持他。他们家是薄有积蓄,但是一下子拿出两千来,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季中杰暗自发誓,过去之后一定好生谋划,也不枉费父母这么开明。

    当天晚上,季芸芸缠着季中杰给她讲南方见闻,想从中找出些蛛丝马迹,和记忆中的历史对上号。

    改革开放初期的粤省的走si贸易正是猖獗的时候,有些沿海的地方,渔民不打渔,工人不上工,农民不种地,学生不上学,走街串巷沿着公路兜售si“水”货。近海的船只几乎全是走si船,沿岸的大型私货市场至少好几十个,“水”货的名字也是这么来的。季中杰口中的羊城佬应该就是这种捞偏门的生意人。

    不过这时候的私货市场可不止卖“水”货,假货一样满天飞。当然,也不是真的假,而是所有东西都打着外地招牌,比如衣裳全是沪市的,皮革全是温市的,好像外地的东西才是好货,外地的月亮也比较圆。而且,有多少假货都不愁卖,毕竟这是个什么都缺的时代,好多人连真货都没见过,假货也算不得假了。

    季芸芸想起曾经一个同事讲的笑话,80年代一些沪市人跑到深市买了一把折叠伞,发现竟是从沪市运去港城,又转回深市的。沪市人很高兴,说是比在沪市买少花了几块钱;深市人也高兴,说赚了几块钱;港城百货公司也高兴,同样说赚了几块钱。

    这些因为交通不便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商机在这个时代遍地都是。

    黄金满地,全看你捡不捡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