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其它小说 > 莲山 > 第二章 初入道门

第二章 初入道门

    陈叔和知月两人说着话也离开了此地。

    他们谈到的那个张守中,如果能听见他们的话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因为他们所说的那个准备去投奔却又没去找的那个刘玥,正是张守中的母亲,张守中完全不会想到自己的母亲也是个修行人,但她早已退出了修行界,正跟自己的家人过着平凡的生活。

    当然了如果刘玥女士知道自己的儿子张守中最近在干什么,也会大跌眼镜的。

    那么,这位张守中到底在干什么呢?其实他做的是一件很普通的事——静坐。

    在当代社会,如果看见有人盘腿打坐,多数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感觉此人不太正常,本能的就不想跟那人有什么交集,因为在这个以科学为主体的社会中,静坐显得有些另类。原因就暂且不说了,其实在科学的发源地欧洲,人们对科学的信赖程度是要远低于中国人的。

    比如说经典力学中的牛顿三大定律,在中国是放在高中物理课本里,直接被奉为圭臬的,而在西方却一直有着质疑的声音,至少爱因斯坦就证明了牛顿力学在量子物理学中是不适用的。

    再比如中医,在当今社会还有不少人在呼吁取缔中医,但是在欧美,人们要比中国人更相信中医。

    笔者曾听一位旅美回来的中医师这么说,他们刚开始在美国开诊所的时候,也跟病人要医院的检查结果看,也用一些西医的名词跟他们交流,结果美国人越来越不相信他们了。

    后来他们总结了一下,认为美国人去看中医,其实要的就是中医里面那些不科学的成分,于是他们改变了方法,再给人看病的时候,就不再看医院的检查结果了,而是直接从病人的气色及脉象上推断其病症,这样一来立刻就把他们镇住了,因为他们不用经过任何科学仪器,就能把病情断得非常准确,后来去看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其实如果是在古代,尤其是宋元明清时期,静坐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那些时代,一个读书人如果不静坐,那就不能算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比如说创造程朱理学的二程,老夫子每次看见有读书人在静坐,就会夸赞说这才是好学之人;再比如清末名臣曾国藩在读书期间给自己定了一个课程十二条,就是每天都必须要做的十二件事,其中第二条是这么说的: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念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大体意思是说,每天都要静坐一个小时(大家都知道,古代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体会人类最本源的仁者之心,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全力以赴,还要拥有一颗稳固的定心,就像一个大鼎镇在那里一样,同时也以之影响着周围的人。(最后两句,出自《易经》的鼎卦)。

    闲话少叙,下面说一下张守中,这个名字是他爷爷给取的,来自于《道德经》第五章中的那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名字不错,但身体却不怎么好,从小就体弱多病。

    可能是身体素质欠佳的原因,上学时成绩不好,没考上高中,在莲山县的一个技校读了三年书,毕业时正好18岁,在城北工业园的一家企业打工,也是机缘巧合,一个不小心就踏进了修行之路。

    无论儒家、道家还是佛家,修行时,除了做一些发愿、布施之类的事之外,一般都要从静坐开始,(当然也有些是从站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或者大成拳等开始的,或者动静结合)这可能是古代没有凳子或者椅子的缘故,先辈们便发现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