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其它小说 > 元首成长计划 > 72 藤原彰的自述(二)【修】

72 藤原彰的自述(二)【修】

    第七十二章 藤原彰的自述(二)【修】

    1941年3月18日,我们陆军士官学校第55期的学生毕业了。1922年7月2日出生的我,刚满19岁,就成了一个比部下士兵还要年轻的军官。这是因为在陆军士官学校的历届学生之中,我们第55期学生由于受到战争时局变化的影响而在最短的修业时间之内就毕业的缘故。

    由于1937年开始的侵华战争的扩大和伤亡大大超过了日本军队所预想的程度,所以陆军现役军官严重缺乏。于是在陆军士官学校第53期学生于1937年春天入学以后,陆军当局又在1937年的秋天扩大招生,并大幅增加了1938年春天入学的第54期学生的招生名额,本来应该于1939年春天入学的第55期学生也提前在1938年12月入学,因此入学考试也提前到1938年的9月。我当时作为参加陆军士官学校入学考试的众多中学生中的一员,其实只不过是一个中学四年级的学生,也就是说,在五年制中学的第四学年的第一学期完了之后,我就参加了陆军士官学校的入学考试,并在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期中进入了陆军士官学校。

    进入陆军士官学校以后,我们第55期学生接受了速成教育。从1938年12月到1939年11月,我们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学完了通常情况下需要学习两年的全部预科课程,其中许多的学科和科目都被删减掉了。预科课程完成以后的部队实习按照学制应该是半年,而我们第55期学生的部队实习缩短到了四个半月。伍长和军曹的勤务学习也分别用一个月的时间就草草地完成了。自1940年4月1日开始的本科教育也被大大缩短,原来两年的学制被缩短为一年。就这样,我们第55期学生到1941年3月就提前毕业了。

    由于是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完成的速成教育,我们这些学生作为未来的军官原本应该具备的知识显然是欠缺的。实际上,当我们后来到了战场上的时候,在陆军士官学校所接受的那些军事教育其实有很多都是毫无用处的。举个例子来说,在被删减掉的学科里面首先就有国际战争法。在明治大正时代,由于学习了国际战争法规,所以不管是日俄战争,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被日军所俘虏的俄国人和德国人的待遇多少还能在某种程度上给予注意。而我们这些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却根本没有学习过国际战争法规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的问题是,陆军士官学校的所有战斗教育和战术训练都贯穿着以苏联军队为假想敌的原则思想。因此在实际上,对于将要在中国与之作战的中队,对于与八路军的游击战作战的方法,我们一次也没有学习过。同样,对于将要在太平洋战场面对的美队的作战方法,我们也是一点儿都不了解。

    1941年3月18日,天皇参加了我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典礼。同日,我被晋升为曹长,同时被任命为见习士官。因此,在我腰间也挂上了长剑,取代了原来挂着的牛滂剑(短剑,即下士官和士兵使用的刺刀)。在我完成预科的学习成为士官候补生以后,就到了驻扎于东京青山地区的近卫步兵第四联队担任队副的勤务工作。当然,作为队副的实习期限也被缩短了。

    在1941年的4月,满洲匪患四起,关东军也遭到败绩。渐渐的,匪患逐渐长大,这时连关东军都压制不了他们,关东军一败涂地。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赶出帝国经营十年的满洲,。

    于是,在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前的一个月,我接到命令,让我转而隶属于驻扎在中国华北的第二十七师团所属中国驻屯军第三联队的命令。这个第二十七师团的前身,就是自义和团事件以后,日本根据《辛丑条约》获得了在中国华北的驻军权,日本陆军用来侵略中国的“中国驻屯军”,也是那支发动卢沟桥事变、扩大侵华战争的部队。1937年,该部队被改编成为师团以后,其所属的各联队以所谓“重视传统”为名,仍然在部队番号上附加了“中国驻屯”的原有名称。

    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们在毕业典礼结束后,就分别前往各自所属部队的驻地,分别之际互相说着“咱们下次见面将是在靖国神社”之类的话。但是被派往中国的毕业生们并没有立即赴任,而是分别到各自部队的后备补充队待命。

    其原因大概也是满洲匪患猖獗而导致了运输的混乱吧。我所属的中国驻屯步兵第三联队的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