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其它小说 > 七凶之女娲石 > 第八十一章 失恃之痛

第八十一章 失恃之痛

    石细细观望这座灵谷,谷地平坦,群山环绕,山壁又陡峭无比,将谷地与世隔绝,唯有细窄的山缝可达外界。远望而去,一抹悬泉瀑布沿着峭壁直泻而下,飞漱其间,注入湖中,湖面不时蒸腾云雾,如梦似幻。

    石走向湖畔,清澈见底,但湖中不像他之前所见的其它湖泊那样有鱼虾,竟是无一活物,石觉得古怪,蹲下身,掬饮湖水,湖水甘甜顺口,滑入肚中,似有灵气自肚里流贯全身,通体舒畅,见到湖水奇异,此处当真是伏羲所言之灵谷!

    确定寻到灵谷,湖水蕴含灵力,才饮些许就觉得浑身舒服,若是长久饮此泉修练呢?难怪窫窳不愿舍谷离去,伏羲又要他守住此谷,任谁见了,都会知道这里是块宝地。

    石瞧望四周,看到远处的山壁上,离地数丈高之处有座石台,石台上有洞,若为天然洞穴,石壁上应该不可能会有石台突出,猜想可能是后天所制。石好奇过去,瞬息换位,人早已踏在石台之上,石瞧望洞口,洞内黑暗一片,心想该不会还有窫窳之外的灵物存在?

    这么一想,石绷紧神经,缓步踏入洞穴,虽然他能暗中视物,但为求谨慎,开掌聚火,充当火炬照明之用。

    石走在通道之中,随意伸手摸了石壁,触感光滑无比,的确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被刻意造出,当他走到一处岔口,随意往右边走去,走至尽头之处,窟穴圆顶,内侧之处的地面还略为高耸,像座宽广的台面,石瞧望石窟,并无他物,便踏出石窟,往另一处岔路走去。

    石走向左方通道,走到末端,是一座更为宽广的方顶石室,室内地上铺满干草,石蹲下身,细瞧草茎,这些草茎都有被压过的迹象,似乎曾有生物在此处躺睡过,伸手一摸草茎,却惊见碰触之处竟化成灰!

    石见干草瞬间化灰,略有惊吓,但定下心神转念一想,发觉可能是干草摆放过久,此洞又无外力吹化,又蕴含灵力,使物不腐,以致结构已崩毁却仍保有外形,此时遭到外力一碰,便瞬间解体成灰末。

    石瞧望室内,也无异状,回头走出山洞,散去掌焰,走在石台之上,往下眺望,谷中美景尽入眼帘,远远又见得群山迭嶂,萦青缭白,美不胜收。

    石猜想造出这座山洞的是谁?原本猜想是伏羲,但伏羲说过祂不知此谷位置,也不曾来过,所以不会是祂;又猜想是窫窳,但窫窳似乎居于湖中,倘若窫窳住在洞内,那这洞里应该会有活物进出的迹象,可却是一点也无,又不像是窫窳。

    想起那草茎化灰之事,料想造此洞穴者已相隔久远,说不定早已辞世,否则也不会让窫窳占据此谷。

    石又到山谷周围巡视一番,确认安全无虞,也无其他灵物存在,便放心地住下来,返回山洞,布置了一番。

    之后,石便定居幽谷,照着母亲九尾狐的意思专心修练,期间偶尔会有奇兽闯入意图抢夺,所幸石都成功打败,保住山谷的所有权。山谷隐蔽隔世,石又专注修练,心如止水,不知不觉已过了四千年,此时石已修成八尾,再过数百年就可修成九尾,若不是尾数增加,他完全不晓得又过了千年。

    这段期间他一直是独自一个,石从小便离群索居,倒也习惯这种孤单的生活,只是约二千年前意外闯入一只名唤“鶌鶋”的鸟,从此就赖着不走,石见怎么驱赶都无效,只好放任鶌鶋在山谷里生活。

    石有感于偶尔会有外人闯入,自己又相貌奇异,深怕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在鶌鶋闯入后,也正好修成六尾,真气足够,发动伏羲教他的结界法术“迷乱隐壁界”,施展结界将山谷笼罩,从此再也无人、无兽能进到谷中,成为一个完全隔绝独立的世外桃源。

    一日,石坐在山洞里的书房观看天书,四千年过去,他想知道青丘国状况如何?母亲过得怎么样了?

    离开青丘这么久,青丘国依然完好吧?版图有扩张吗?母亲是否又战胜别国守护兽了?黑齿国又有猎杀青丘境内的狐兽了吗?

    几番的疑问,随着时间的流逝、尾数的增加,心中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最后,终于禁不住心中的疑问,按捺不住思绪的波动,施法观看天书,想知道青丘国与母亲九尾狐的状况。

    石将真气灌到天书上,天书散发出柔和的光辉,随即浮现出文字。

    “啊,有了。”石观看天书上的文字,缓缓念着:“《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云:‘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看到这,石惊呼一声:“九尾白狐?是娘!”

    看到有母亲的下落,石心里激动,继续阅读。

    “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石喃喃念着,震惊得失神发愣。

    “娘……化成人形,嫁给大禹,名曰‘女娇’?”石错愕无比,他记得母亲说过,像她这种天生灵兽若要变成人形,就必须自毁修行,石不敢置信母亲为了嫁给禹,竟情愿化人?

    石想起太古时期,水患频传,每逢洪水肆虐,就损失惨重,治水之事刻不容缓,有能力治平水患者,会被视为英雄,而他曾在书上看过,禹治水有功,德劭誉隆,被尊称为大禹,在舜死后,大禹被拥戴为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