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其它小说 > 陪我种田去 > 第86章 同赏春联

第86章 同赏春联

目的翰墨世界中,品论着浓缩了主人治家经历的春联内容,以及由此引发的逸闻趣事,好似品尝着除夕之夜的大餐一般津津有味。

    村里人多不识字,但也不减热情,跟随着李老头这个乡村教师先生,从村东头到村西口,再从村北到村南,一路赏联,一路感慨。在赏春联中,既欣赏了书法艺术,又学习了农家治家经验,更增近了乡亲们友谊,还多了一份极有文化味的新春之乐。

    “户纳乾坤万里财,门迎四海千重福”李老头捋着胡须念道。

    刚念完,众人纷纷鼓掌称好,李老头摆手示意大伙儿莫急,说是上下联贴反了。

    有些人不禁幸灾乐祸,他们虽不知如何区分上下联,但请李老头写的春联都是标记好了左右的,因此并不会犯这种错误,对于这些有能力到集市买春联的人多少妒忌,落井下石自不会放过。

    主人家吴贾氏不甚在意,直觉这一群是乡下佬,不识货,显摆着又招呼众人入门细看。

    走进大门,拐过院子,入得拱门,却见卧房贴着:圆头大耳顺顺利利早日胖胖,膘肥体壮安安心心早日出栏,横批:六畜兴旺”

    全都乱了套,不等李老头解释,众人已笑弯了腰。

    吴贾氏这会儿似乎才晓得错了,但春联不好乱撕,唯有一直错误地贴上一年,盼着来年再仔细些,不许再贴错了。

    “行节俭事,过淡泊年”众人行了数步,到了隔壁家,见到大门这一副带着自嘲的对联。

    众人不免责怪吴仁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

    到处带着笔墨的李老头慨叹不已,于是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了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四邻见了,连连称妙。

    离开吴家,路过河对岸,众人在一间茅屋前停留,门对是,“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南北。

    这会儿连喝过墨水的李老头都懵了,不知其意,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恰逢孙少恩三人经过。

    孙少恩不识对对子,但多见不怪,上前告之众人此联道尽了穷苦人家生活的窘迫。

    无数人围观又问何故?

    “此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意思,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学着李老头的样子,孙少恩摸了一把光洁的下巴。

    见这人娓娓道来,厚脸皮的卖弄学问,暗处,梅蕊不由拧了她腰间肉,又觉面上倍儿有光。

    开始,众人觉其怪,继而称其妙,从孙少恩口中得知这户人过得不好,又赶巧儿过大年,大伙儿心情佳,许多人纷纷回家送些吃食来。

    孙少恩一席话说得众人心服口服,一些后生难免心痒难抓,为讨大家的称赞,跃跃欲试也想露一手,于是这家完了又勾肩搭背推搡着到下一家。

    在镇上上了几年私塾的一年轻人未免自恃清高,又被刚才孙少恩挣足了面子一事刺激得忘了规矩,不等李老头出口便大声念道,“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众人听了吓得掉了一地下巴,只觉这家倒霉蛋,贴这幅对联得多晦气哟。

    原来这户人家凡事都想讨个吉利,年三十晚上,要求一家三口每人说一句吉利话,凑出一副对联来。

    做爹的说,“今年好”

    做娘的说,“倒霉少”

    儿子说,“不得打官司”

    念完了,一家人互相称赞了一番,就由跟着李老头认了些字的儿子执笔,写了这条没加标点的长幅。

    大清早的,许多人来这门首吵吵闹闹,主人家自是不喜。被诅咒,那汉子火气也大,狠狠责问那年轻人,“你当真认识字么?”

    经此一问,大字不识的众人似乎才醒过神来,只道没人愚蠢到如此地步,自家人诅咒自家人的,于是也纷纷责怪那年轻人不懂事,不懂硬是装懂,欺骗了他们。

    年轻人后知后觉自己说错话,喃喃的低了头,退在众人身后。

    同样憨厚的汉子看不过眼,帮衬道,“你贴出来还容不得人说了?”

    一些墙头草随风倒的,又纷纷附和道,“是呀是呀!”

    那当家的却不听劝,放了恶狗出来,追赶众人,便是李老头想澄清一番也不得空。

    一众人又走过好些户人家,或抒情,或写物,内容丰富,妙语联珠。村里人大多都是将红纸裁成与门框宽窄相近的条幅,再请粗通文墨的李老头随性代写的,内容大同小异,左邻右舍联语雷同者亦不为鲜,看多了便觉无趣,一些没耐心的年轻人都打算散了。

    “孙大郎家的对子也是自个儿写的呢!听说蕊娘写的那手字是顶好,同奴家阿翁是不相上下的”李王氏不无酸道,又怂恿大伙儿去瞧个究竟。

    孙少恩俩人也知这位李大婶的心思,厌她们写了自家春联不止,还帮了村长一家,到底埋怨她抢了她家功劳,这会儿煽动大家是想去她家找乐子呢。

    村里人家不是到集市买的便是请李老头写的,能够自个写的却是少数,再说一个妇人家比这些大男人有学识,不是拂了他们面子么。又说孙大郎之前的表现,他们眼热得不得了,此时,恨不得想看她笑话。于是,大伙儿立刻撺掇起来,想去孙家看看。

    一众人踩在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雪的地面上,浩浩荡荡的前往孙家,孙少恩俩人无奈返回屋去。

    驻足在“顿看平地楼台起,忽送高峰紫气来”这副春联前,人们议论纷纷,啧啧赞叹。大伙儿都知道过去蕊娘吃了许多苦,嫁给孙大郎又苦尽甘来,在去年金秋盖起了新宅,因而这对联是十分应景的。

    这些人说尽了好话,孙少恩欢欢喜喜的开了门,请众人入屋好好歇歇。

    大门打开,远远的便瞧见那倒挂的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