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其它小说 > 陪我种田去 > 第82章 大年三十

第82章 大年三十

比昨日又干净上一分的院子,不由心疼梅蕊,到底多早起了床。

    找遍了屋子,不见梅子姐的身影,想起昨日依稀提过磨面包饺子什么的,顾不上吃粥,径自出门了。

    往日帮忙磨过豆腐,孙少恩认得路,而村子只有一处石碾,也不怕两人错开碰不到头。

    一路小跑起来,一会儿便见到露天的石碾,还有围着石碾转的梅子姐。

    只推了一阵便虚汗淋淋,又觉乏力。梅蕊擦了一把额头上的薄汗,似有所觉般扭过头望了她一眼,淡淡道,“怎的来了?”

    孙少恩自然的接过碾杆,熟练的一圈圈地转起来,并不多话。

    每当推碾时,梅蕊自觉拿着笤帚,扫那些轧蹦到碾盘边上的米粒。

    一圈又一圈地推,碾磙一圈一圈地轧,碎了的大米又一一遍地被过箩,直到不剩下渣子为止。

    转个没完没了,孙少恩有些头晕目眩,动作不由得慢了下来。

    瞥一眼转圈圈的孙少恩不时的皱眉头,梅蕊轻轻问道,“头还痛?”

    昨日喝了许多酒,不痛才怪,梅蕊嘀咕一番,又问出声道,“换我来推?”

    见着梅蕊围着碾台悉心摊扫碾盘上那些让人心中踏实的米碎,孙少恩甩了甩头,咧开嘴,露出大白齿笑呵呵的,“我还有大把力气”说完又使劲推起来,越转越快。

    石碾在不停歇的一声一声地吱咛着,梅蕊瞧着那人憋住气用力的推,开怀的笑了,有人陪着干活,当真轻松许多。

    天色完全亮了,周围开始有人活动。大米变成大白面,簸箕里隆起了一小堆,两人一前一后赶着回去。

    到了家,梅蕊率先用热水和好面,用布块盖好,任它发酵,好等晚上包饺子。

    孙少恩也不闲着,钻鸡笼子里逮了一只公鸡,割喉放血,手脚麻利地拔毛过水。

    一通忙活,浸在水里的臂膊冻得发紫,和好面的梅蕊见到又是心疼的不行,赶忙升了火,喊她到跟前烤烤手。

    大铁锅里煮着大块的方子肉和刚清理干净的大肥鸡。

    小手包裹着大手,对着灶膛口热了又热,暖了又暖,温情得锅里的鸡都要回魂。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村子不知哪一处响起了炮竹声,惊醒了灶台前脉脉依依的两人。

    梅蕊这才慌手慌脚的将险些要起死回生的鸡捞上盘,又将大块方子肉切成大小适合的几块放在盘子里,装了三碗馒头,也把香、蜡烛和一些纸钱等供奉用的什物都准备好,一同放在提篮里。

    孙少恩知道耽误不得,匆匆喝了碗热腾腾的鸡汤,啃了三个馒头,提着有些重的篮子,赶着出门去祠堂那里去‘请年’。

    到了祠堂祭祀时,大伙儿都把吃食一一摆在该供奉的地方,放一串炮仗庆祝,纸炸碎了一地,如那液体般殷红,村人欢声雀跃。

    烧了纸钱,焚化了冥衣,众人又拈一柱香,借着缭绕的烟雾,传达心中的那份敬意与追思,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大伙儿在祖宗牌位面前表情凝重,无不恭敬而温良,祠堂里的气氛庄严而肃穆。在香雾缭绕中,村长率领众人向列祖列宗汇报着这一年的风调雨顺和村里的大事小情。

    堂中天地悠悠,堂里香灯永续,堂中上下交融,堂里古今一体;庭、堂之间每一级台阶都踏出整个家族的历史感情,每一炷清香都隐隐熏出整个族群的期盼。

    深深镌刻在灵牌上的名字,或许早已在岁月里消失,在子孙后辈眼里变得陌生,然而,只要生命的延续,那些名字将会不朽。

    观眼前之景,立于众人之间,孙少恩肃然起敬。这里日子或许贫苦,可年味远比现代的浓烈,生活富足的千年之后,亲情味、友情味、年节味都被冲淡了,令人唏嘘。

    男人们到祠堂拜祭,妇人们也不得闲。

    留守屋里的梅蕊用糯米粉打了一些糨糊准备用来贴门对,然后就开始忙活着准备年夜饭的材料。

    年夜饭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

    两眼大灶上腾腾的冒着热气,梅蕊端坐灶前,手持一副长竹筷,时而起身,揭开锅盖,在逐渐蓬松起来的饭山上戳戳、看看。

    火焰烧得空气暖暖的,弥漫着饭菜香与干柴火散发的暖热气息,让人懵然不觉身处一年中最寒冷时节。

    孙少恩从祠堂回来时,梅蕊也烧好了年夜饭,又将黏黏的糨糊递给她。

    新年未过,大红的对联不好放地上,孙少恩四处一看,卸下一扇较光滑的门板,横在两张凳之间。

    梅蕊帮着刷糨子在春联背面,再由高个子的孙少恩贴上去。

    这平民百姓做梦都想着发财,着紧先把财神像贴好,神灵前的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因而财神像边上写着: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

    农耕之人盼的是来年大丰收,在地窖处贴上“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猪栏鸡圈处的是“大猪年年盛,小鸡月月增”。

    屋檐下门框上,房门上、墙壁上等各处也是少不得,这一多起来,孙少恩当真忙得手脚并用。

    见她几乎急出了汗,梅蕊涂上了糨糊,自个贴上去了。

    “福字不能这样贴,要倒着贴”孙少恩连连摆手,本来忙狠了,梅子姐还来捣乱,真是急得她要骂人。

    “倒着贴?当我傻呀”梅蕊也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继而用手压了压,贴的更实了,好好一个字颠倒了不是招人笑话,到时她爹读书万卷教出个不识字的女儿,这名气不得被她糟蹋了。

    孙少恩气得恨不得跟她干一仗,又用你好无知的眼神看着她道,“都说福倒了便是福到了”

    梅蕊听后立即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心里却说她多事儿,却也顺了她的意,小心翼翼的撕开,重新倒着贴,这说法倒也是好意头。

    孙少恩这才对梅蕊露出满意的笑脸。

    新帖好的挂钱被风吹着哗哗脆响,小院里飘腾起浓浓的年气,一下子扑到了两人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