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其它小说 > 河鞭 > 第十七章 山圩

第十七章 山圩

    出了淡路守着寮,顺着公路,向东走不远,有座大山。这座山,山体连绵,逶迤出许多山岭余脉。在这些山环水抱的山体中,河谷叮咚,村野错落。山脚下,河廊边,一块块大小不一,形状不等的田块、坡地,以不规则的形态星散分布。可别看这里山高岭陡。在学大寨那阵子,这些山峦可是给刨得光秃秃,灰溜溜的。

    ——说其寸草难长,也不为怪。

    ——作了梯田了耶。

    可惜山高地薄,工多肥少,到头来只能是广种薄收。广种薄收也就还罢了,一遇上雨天,山上的黄土就随着雨水咆哮而下。弄得山下真的稻田淹没,道路冲垮。雨过后,一片泛黄。比及过了多年,山上才又断断续续的恢复了一点绿色。

    到了现在,人们对大山的热情,虽没那么狂热了。可山上那些人们要刻意要留下的痕迹,亦不是轻易去掉的。光阴荏苒,记忆在岁月中磨损。不变的,是事实。可事实,又有谁在意呢?

    ——大山在意吗?

    ——大山一点也不在乎!

    人们把大山折磨个够之后,大山还在。遍体鳞伤的大山脚下,有条水流湍急的河流。顺着这条河流,大山被撕裂出一条长长的山岗。这条山岗扁平,斜插河川。通省入城的黄沙公路从山岗上通过。这条公路,又把山岗分成了两个不同的主体。山的这边,长了枝浓叶绿的荔枝龙眼。每到夏收季节,山上处处披红挂绿。你放眼望去,红艳艳的荔枝,沉甸甸的龙眼,垂手可得。山的另一边,依山傍水,早就被人们切割成块块条条的了。作田的,作坡地的,不一而定,全凭地主高兴。现在,有的已弃废,长得茅草深深;有的已改种了果木。正是老枝新芽,物随主便。龙枷结穴的坡头地尾,无不被各方的风水佬点作了坟茔。淡路的淡姓家族中,就有一穴先祖坟墓居在这条山岗上。

    那座灰沙夯就的墓地,经年历久,早就成了残垣断壁,祭台崩塌。水淋日晒,风吹雨打,曾经巍峨的碑体,早就剥落如蜂窝。碑体上的铭文,也剥蚀得所剩无几。剩下的,也模糊不清。

    淡路虽然常听说,此是他本家淡毕姓从中原迁居本地的毕姓始祖的坟地。但族丁散落,人心不齐,数年才修拜一二次。到如今,已经是凄草芳芳,栖木成林。

    外人顺着差不几成了“之”字形的公路爬上岗顶,再走一小段下坡路,就是圩场了。圩场背靠山峰,前临河谷,一旁是公路。因形就势的圩场,公路是圩,圩也是公路。公路顺着圩场蜿蜒爬行,然后在峰峦叠嶂之间,时隐时现。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