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道本至虚 > 第二十三章赴考高中

第二十三章赴考高中

    周墨扬显然心情不错,他不再和包子铺伙计开玩笑,向着自家的药铺方向走去。来到十字路口,看到此时又长又宽的东大街上已是十分繁华,街上店铺林立,铺子外则是一个个的地摊,十分的热闹。

    没过多久,周墨扬便来到了回春堂前。这是一家占着四个铺面的药铺,一个伙计模样的年轻人正站在柜台前打着哈欠,显然是还没怎么睡醒。这时,铺子里间的门帘被掀开来,走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是周广嗣,只见他背着药箱,看这样子是要去出诊。

    “父亲,您这是要去哪儿?”周广嗣闻言一愣,随即回过神来:“回来啦!这几日就在家好好温习吧,不要再外出了。墨扬,你也成年了,想来也不用为父再多絮叨。古语说的好,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啊!你要切记在心。”说罢,走出了回春堂的门外,或许想起了什么,又回头吩咐了句“我去去就回。”

    周墨扬应了一声,穿过药铺,药铺前面一排四间门脸,后面是三进的庭院,周墨扬的房间在第二进右厢。回到自己屋内,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屋子里非常干净,看样子是每天都有人在打扫。书桌左侧整齐的叠着《仪礼》《周礼》《礼记》。桌边书架上也整齐的排着两排书,上排依次放着《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下排为《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在书桌前坐下,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周墨扬随手拿起桌上的一本《周礼》看了起来,周墨扬发现自从其进入练气期以后,记忆力越来越好,看起书来可以说是速度极快,且过目不忘!

    两日后,便是八月初一了。这几日,周墨扬凭着他那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已经把四书五经等书背的滚瓜烂熟。这几日复习的速度几乎可以赶得上以前数月的复习速度了,而且记得比以前还要更加清晰,几乎是一字不差。昨日晚上周广嗣不放心,还特意来检查了他的功课,结果满意至极!

    。。。。。。

    七月三十日。清晨,周墨扬早早的起了床。走到药铺前,却发现周广嗣和张兰意早已经等在了马车旁,马夫也已早早的等候在车前。看着他俩那微黑的眼袋,父母亲想来是一夜没睡。周墨扬心中不由一阵感动。

    辞别众人上了马车,发现车上只有一名吉安镖局的随车镖师,别无他人。马车启动后也未见有其他人上来。想来是为了赶时间和安全方面的考虑,此次只载自己一人去郡城了。路上,看着路两边飞快倒驰的夏日景色,回忆起上次赶考的经历,周墨扬不由得想起了诗仙的行路难,有感而发的轻念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又是八月初一,和三年前一样,贡院前依旧是那样的人头攒动。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各地赶来乡试的学子熙熙攘攘,下至十五六岁,上至白发苍苍,个个兴奋莫名。只是如今的周墨扬已经和三年前那个懵懂的他完全不一样了。

    等到吉时,考官依次点名,周墨扬被点到名字后,背着双手神态轻松的进入了考场。在号房内坐定后,一看题目,紧接着上次乡试的内容,还是《中庸》里的东西:“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