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书院 > 历史小说 > 道本至虚 > 第九章赶考

第九章赶考

    (回几位书友的话,小说主角名字不是乱取得,本来周墨扬这个名字是准备给牛牛取得,后来牛牛取了别的名字,第一次写小说,要寻找资料消化,要每天码字,感觉像养孩子一样费心费力,所以顺手就用在这里了。)

    冬去春来,转眼到了来年七月底,再过三日便是天授十三年八月初一的武周国安平郡乡试会考之日。

    这日清晨,天目镇吉安镖局车马行的位置,有一少年正在向众人辞行。“父亲,母亲,各位请回吧!”正是准备去郡城赶考的周墨扬。“墨扬,真的不需要叫人陪你去吗?”张兰意有些担心“路上要注意安全,要注意身体,别太劳累了”“放心吧,母亲。我自己明白,这不还有舅舅家的镖师随车护送吗。母亲大人请放心吧!”

    过不多时,就到了发车的时辰,要坐车去安平郡城的人都来了,加上自己一共是七人,一对老年的夫妇,一个中年的妇女带着一个女孩,还有另一年轻的书生,应该也是去赶考的。

    待到用两匹马拉的马车过来,撩开布帘进了棚子,周墨扬打量着周围,里面有几个小小的方桌,交错放着,旁边放着小垫子,是用来人坐的,棚子的前面和两边的壁上有相对两个窗子,有帘子挡了,找了个靠窗的垫子坐下,拿出本《孟子》看了起来。

    其他人也都寻了位置坐下,只有那个书生,皱着眉头打量半天,小心从自己的包裹里拿出白布,铺在垫子上,这才放心的坐下,不过,又感觉不舒服,左右看看,见到周墨扬靠窗的小方桌时,眼睛一亮,说到:“这位兄台,待会儿马车走了,我也想看会儿书,你看能不能跟你挤挤,坐你边上?”

    周墨扬笑笑点点头,挪了个位置,书生高兴的对他拱拱手,坐了过去。

    等大家都坐好了,镖局车马行的人打开帘子,一个腰间挂了刀的健壮汉子坐了最后一个座位,车马行的人对周墨扬和其他人说到:“周公子,各位,这位是我们车马行保护大家行程安全的黄师傅,你们有什么事情尽管跟他说。”

    壮汉冲大家一拱手说:“在下黄胜,一路请多关照。”

    然后,又从车马行的伙计后面转出一个腰稍微有些驼,头发有些花白的老年人,手里拿了一杆长长的鞭子,对大家笑着说:“小老儿是赶车的,预祝大家一路平安。”说完,也不多言,甩甩鞭子走了。

    车马行的伙计笑着解释:“这马倌儿就这个脾气,大家莫见怪,一路顺风啊。”说完,放下布帘子,马车就缓缓的动了。

    周墨扬感觉着越来越快的车速,知道自己离家越来越远了。这马车一动,就要驰往陌生的考场,尽管上考场也不是第一次,但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过,周墨扬在心里一个劲儿给自己打气,在父亲母亲面前已经表过态了,这次说什么也要努力。

    虽然随着马车的疾驰,心里的熟悉和安宁越来越远,但周墨扬也有丝丝的期盼,那刚刚成熟的心境也是愈发的不安,那前面,等着的,究竟是什么?

    一路上,由于彼此并不熟悉,几个人也没有说话,有几人因为第一次出远门,随着马车的颠簸,慢慢的合上了眼睛睡着了。

    赶车的人水平似乎很好,将两匹马驾驭的很默契,大车飞快的在路上跑着,车内居然感觉不到太多的颠簸,除了周墨扬和那个书生,其他人都昏昏欲睡。

    马车奔走了一个下午,等天色黑了下来,车速才稍稍的放缓。车上的众人这时候才纷纷醒来。

    这时坐在周墨扬旁边的书生说:“这是到余杭县了,离郡城不远了”周墨扬接口道:“敢问这位兄台大名,在下周墨扬。兄台去过安平城吧?”“鄙人李硕,上次名落孙山,这次已经是第二次